緘默而剛毅,果敢的行事方式中透露出理性和沉靜,言語中對兄弟情義的執著,知道他即便是情天恨海式的漢子,在他平靜的臉上依然會波瀾不驚。
孔小平,我結識於湘江邊上的書法家。他的作品也仿佛是他神情的再現,寫得那麼地平靜而不張揚,那種內斂的韻致讓人仿佛想起蘇東坡、弘一法師、謝無量等人的藝術樣式,泯滅了一切火氣,淡淡地清清地,追求的就是那份寧靜,相信隻有內心真正安寧的人才能理解孔小平筆墨的表述:源自漢隸的取勢,帶有燕尾般的波挑,藏鋒入紙顯得含蓄而無痕跡,輕輕的筆畫運動過程中,有著一份克製,也有著一份衝動,它被有效地統一起來,具有一種疏淡精勻之美。
正如前人在書論中所論述的,骨氣深穩的作品,如果寫的精熟,會反而達到一種疏淡的效果。
至於要能領會其中的妙趣,則需要反複琢磨觀賞。而孔小平的作品也是如此,初看似乎並不經意,但是細看就有一種意趣慢慢地從字裏行間溢出,化為一種修為和學養滋潤著觀者感染著你我。
在中國的藝術美學中,有著一種我們稱之為清新和淡泊的樣式。
它的第一個要素就是簡古,越是簡單的東西也是越高級和奇妙的東西,所以,藝術的至高境界是能做減法的不做加法,這一點孔小平是做得很到位的,他剔除了一切可能多餘的筆畫,每個字都能給人以清臒的感覺,同時,在點畫之中要帶有古意,除了略帶古意波挑的筆畫,還有他字形架構是取左高右低之勢,這是取法於簡牘的寫法。
第二個要素是蕭疏,這個是會形成一種意境悠遠的處理方式,一如倪雲林的繪畫,雖然隻是幾棵樹,幾筆山水,卻把無窮的意味表達的很徹底。
孔小平的作品很適合寫少字數和對聯的作品,即便在字數稍多的作品中也很少有連帶,計白當黑的結果就是給人以那種寄至味於淡泊的審美感受。
最後一個要素就是曠達,其實藝術所要傳達的就是一種氣度和胸襟,曠達的筆墨就是給人以大氣的感受,如果是畫竹子,古人說的就是“身與竹化”,與自然融為一體。
在書法中就是通過舒朗放曠的筆墨,使人聯想起與天地合一的自在。應該說孔小平的作品給人的審美感受是明確的,創作指向也很清晰。書如其人,在幹淨的筆墨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放逸的書寫裏讓人看到中國文化人的氣骨和品格。
自古湖湘出才子,出真性情的大學問家,也出驚天動地的革命者。平時和湖南朋友交往,真正感覺到一人一性情,一家一氣派。那種待人接物的做派和氣勢也真是其他地方人學不來的。雖然與孔小平隻是一麵之交,但是,他為人所具有的威嚴和氣勢,以及在書法藝術上的造詣和成就,再加之待人接物的熱情和氣派,讓我想起一副對聯:千秋功名三杯酒,萬丈紅塵一壺茶。那種塵世間彈指一揮的灑脫和功名裏笑談而過的輕鬆,不就是孔小平其人其書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