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全仁曾經是一個社會最低層的小yabo22官网 。
他家祖祖輩輩都在河南農村的土地上刨食,熬著缺食少衣的艱難日子。在當學生的六十年代,他頭上就壓著“地主崽子”的帽子;青春期的七十年代,因為父親想靠業餘勞動掙錢發家,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壞份子,又把他壓在政治的陰影中……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被壓抑了多年的一顆充滿能量的心,爆發了兩個夢想:
一是當個“土記者”——因為學生時代曾有一個老師的新聞報道在學校的廣播中播出,全校集中組織收聽,師生人人敬仰,讓他感到記者的榮耀;
另一個夢想是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因為一個老師曾批評他的字“像老蟑爬”,深深地刺激了他的自尊……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不同的是,有的人為夢想努力奮鬥,不問收獲,隻管耕耘;有的人把夢想高高掛起,隻是每天看到,卻不努力跳躍起來去摸到它。
吳全仁屬於那種為夢想執著追求的人。
執著,幾乎是不可理喻的執著,竟然讓他的兩個夢想都實現了!
如今他有了更大的夢想——“讓中國人寫好中國字”!這是一個可以稱為“中國夢”的宏偉夢想!他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執著追求!
一、從“采伐工”到“土記者”之夢
1980年,吳全仁接父親――一個老林業工人的班,被安排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阿裏河林業局阿源林場一個采伐小工隊工作。從當采伐助理到采伐工,他虛心好學,從不敢忽略任何一道程序,憑著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良好的技術,很快成為一個合格的采伐工。
吳全仁是個有夢想的人,而且是個敢於從毫無希望中“摸索”夢想的人。雖然身在大興安嶺森林中,做著林業局采伐小工隊最普通的活計,他卻仍然為自己的夢想在積累、鋪墊。
采伐小工隊上班的活兒很累,下了班卻是生活中的空白——沒電燈、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微信……隻有短波收音機能聽到,卻是噪音勝過樂音。工人們除了打撲克、下象棋,就是喝酒、吹牛、黃段子。吳全仁在小工隊裏絕對是個另類——不合群,他白天幹著重活,晚上回到工棚,拖著一天的疲憊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學習——就因為他心中的那個“土記者”夢。
1981年,偶然聽說《林海日報》——大興安嶺林區“最高媒體”——記者要到工隊采訪,他激動得一夜沒有睡好。記者到了工隊後,他想盡辦法接近這名記者,卻又不敢走進記者休息的帳篷,隻在門外徘徊。當他鼓足勇氣拉開點門縫向裏張望時,記者平易地招手讓他進來坐。
吳全仁大膽地走進記者的帳篷,並且從此“無畏”地走進了新聞學習的大門。
記者見到小工隊的人想學習新聞,既覺得新鮮,更覺得可貴,自然成為吳全仁新聞啟蒙的老師,時常給他郵寄些新聞函授學習資料。
吳全仁學新聞的“無畏”,真是讓人歎服!
半年之內,他一篇接一篇地寫了50篇新聞稿,結果是無一發表!工友們都把他的投稿當作笑料來嘲諷。
其實真的難為他了——隻有初中沒畢業的學曆,卻想當高不可攀的“土記者”……
“無畏”的吳全仁義無反顧地又寫了第51篇新聞稿!
這篇新聞寫的是一位工友撿到一隻手表,交給了失主。事情不大,可在小工隊卻是大新聞,他洋洋灑灑地寫了兩千多字。
《林海日報》那位老師看到這位隻謀一麵、署名“吳全仁”的采伐工“又”寫來一篇不像新聞的“新聞”,動了惻隱之心。老師在原稿上大刀闊斧,砍成幾十字的簡訊:“阿裏河林業局阿源林場第四小工隊的女工劉淑葉撿到一塊手表還給失主受讚揚”。
“吳全仁”,這個名字終於印在報紙上了!這成為小工隊的轟動新聞!更是當晚夜餐下酒的豐盛“酒咬(下酒菜)”。
從這以後,他就更加一發而不可收。一邊苦學新聞理論,一邊時常到報社去向老師求教。經過兩年的磨礪,稿件數量、質量明顯提高。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1982年,吳全仁被《林海日報》社聘為特約通訊員。從那以後,他每年被《林海日報》評為優秀通訊員。
他,終於成為“土記者”了!
1984年,林業局選拔他為阿裏河林業局廣播站編輯。但企業裏並無新聞職稱序列,廣播站的編輯也隻能算是“土記者”。
“土記者”在全國各媒體上發稿量在當地名列前茅。1986年,吳全仁被當作“特需人才”從一個企業調到鄂倫春自治旗電視台當記者,並成為呼倫貝爾電視台第一批特約記者。
此時,他終於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記者了!
實現夢想,爆發能量。吳全仁把鄂倫春電視台編輯、記者工作做到了“極致”。從1986至2006年的二十年間,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工人日報》、《內蒙古日報》、《呼倫貝爾日報》、《林海日報》等報刊發表新聞3000多篇,其中獲獎作品上百篇。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還參加業餘函授學習,獲得了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的本科學曆。
由於工作突出,吳全仁先後被提升到鄂倫春電視台新聞部主任、總編室主任、副台長等職務。
從1981-1996年的16年中,他奇跡般地完成了從“采伐工人”,到“土記者”,再到“名記者”的化蛹成蝶之蛻變,終於實現了他學生時代的“記者夢”。
二、“從老蟑爬”到“漂亮字”之夢
吳全仁在鄂倫春電視台任副台長期間,每天要給部下稿件上簽字。因為他寫字是一個“筆走蟑螂”,字體很難看,同事偷偷地說他寫的字“不如老蟑爬”。他心想,不管什麼爬,你的稿子也得我來審。
但是,有一天他的新聞啟蒙老師也批評他:“你這幾筆字實在拿不出手,有辱記者形象……”
老師的批評刺痛了他,特別“有辱記者形象”成為他最大的心病。他當天跑到新華書店,把當時能買到的字帖都買回來。從此開始執著地臨帖。
兩年過去了,幾十瓶墨水用光了,臨帖練字的效果卻很不理想。
自己寫不好字的痛楚,他不想在讓兒子吳集文身上重複,便時常批評兒子寫字難看。說得次數多了,兒子急了,向父親叫板:
“我也想寫好字,可老師不教寫字課啊!要不你教我吧!”
吳全仁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一次在出差,無意中看到廣告:“40小時讓你寫好鋼筆字”。於是,就去聽了一課,這一聽竟然就放不下了。於是,他請了20天假,專心致誌地學起了鋼筆行書速成法。當時他四十多歲,卻甘當書法小學生。他拒絕所有應酬,把時間都用在練字上。
書法班結業時,他的字體有了令自己驚喜的變化。回到單位,同事們也驚訝了:“老吳會變魔術啦!出一次公差就變了字體!太神奇了!”
從那以後,他無論白天晚間,業餘時間他就在辦公桌上用空白廢紙和舊報紙上練習寫字;走在大街上,看到牌匾上的字寫得漂亮,就用手指比劃……為了學書法,吳全仁戒掉煙、酒,節衣縮食,攢錢自費參加全國各類“書法培訓班”,還積極參加全國各類書法大賽。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書法作品先後被多家大賽入選、展出、獲獎。其中硬筆行書獲“全國機關幹部書法大賽”二等獎;草書獲“東方硬筆書畫家研究會”舉辦的中國書畫大賽中年組一等獎。
吳全仁在湖北孝感500人階梯教室講“‘九五字尊’硬筆行書速成法”
吳全仁終於可以寫一手漂亮字兒了!他的人生又有了一個新的閃光點。
他在兒子麵前終於找回自尊了:“集文,來跟老爹學寫字吧!”
兒子眼看老爹寫字的神奇變化,當然心悅誠服,老老實實拜師學寫字。其實,吳全仁是讓兒子當自己的試驗品,看看自己的硬筆書法教學效果如何?能不能速成?
每天教學兩小時,15天之後,兒子集文的鋼筆字有了驚人的變化!就連孩子媽媽都不敢相信:這麼漂亮的字是兒子親筆寫的。兒子寫的一手漂亮鋼筆字,在同學中成為佼佼者,為他日後的就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吳全仁的寫字在當地小有名氣之後,阿裏河第三小學校長謝淑玲邀請他來到學校,辦起了全校老師參加的硬筆書法培訓班。
讓校長特別滿意的是:老師們的板書水平普遍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有些老師字體改變程度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這個真實的故事特別典型:阿裏河第三小學一位教師,參加自學考試已結業11科,但在第12、13科考試時,卻被呼倫貝爾市自考辦取消考試成績!理由是:第12、13科試卷字體與前11科截然不同,完全是兩個人的字體,可判定為有人“替考”。
這位老師被處以12、13科成績全部作廢的嚴厲懲罰!
這位老師找到自考辦,說明自己是因為參加“硬筆行書速成班”而改變了字體。可是自考辦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一個行書速成班竟能讓人字體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幸好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經多方麵出證說明,這個老師的成績有效了。
鄂倫春自治旗交巡警大隊長吳廣潮兒子小吳在沈陽上軍校,假期回到鄂倫春旗學了“鋼筆行書速成法”。回校後寫畢業論文,一手漂亮鋼筆字讓領導連聲誇獎並把小吳重用分配到公安局辦公室工作。
小吳激動地給父親打電話:“一定要宴請吳老師表示感謝!”
口碑是最好的廣告!
吳全仁的“硬筆行書速成法”教學在鄂倫春自治旗火了起來。吳全仁辦班,意不在錢。學員錢多錢少,都可以報名;有錢沒錢,都可以來學。他辦的學習班座位一加再加,直到人滿為患……
三、從“新聞官”到“書法教育家”之夢
吳全仁從兒子這個試驗品中找到了書法速成教育的自信,又在辦速成法習字班的實踐中找到興趣,吳全仁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1996年,吳全仁創辦鄂倫春自治旗第一所鄂倫春私立業餘文化學校;
1996年12月3日被聘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客座教授;
1999年6月份,這個中國最北端的“鄂倫春業餘文化學校”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批準為全國硬筆書法教學實驗基地;
1999年他參加“21世紀硬筆書法人才交流會”受到了中國當代硬筆書法開拓者——龐中華先生指教;
2000年5月20日,經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人才資格認定委員會選拔考核認定,吳全仁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全國硬筆書法“教學培訓副教授”資格;
2001年11月,經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漢字書寫專業等級考試辦公室和中國漢字書寫評定委員會聯合評審,認定吳全仁為中國漢字書寫藝術專業等級全國硬筆專業高級培訓教師、高級評審員……
一個偶然機會,吳全仁被邀請到北京大學進行“硬筆行書速成法”講座,引起北大書法教授楊偉國關注。楊教授把吳全仁介紹給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龐中華先生。當時,龐中華正主持全國硬筆書法家年會,他邀請名不見經傳的吳全仁給參加年會書法大家們講課。
這真的讓一直“無畏”的吳全仁有些膽怯了。他一直都是給寫不好字的人講課,可以講得胸有成竹、遊刃有餘;但是給全國的書法大家講課,這不是魯班門庭弄大斧、關公陣前甩大刀嗎?
吳全仁硬著頭皮走上講台。
台下的大師們都是各省市的書法頂級高手,都有著臨帖數十年的功底,個個“筆下驚風雨”,出手不凡。在寫字練習上,他們無一例外地崇尚“臨帖”功夫,對什麼“速成法”向來嗤之以鼻。對剛出道的小吳本來有些不屑,但礙於龐中華主席的麵子,隻能且聽且評說吧……
仗著自己有著上千場講課實踐的老底兒,吳全仁的“無畏”個性再次彰顯。他用采伐工喊山的宏大音量、用山林工棚風格的幽默表達、用誇張的表演化的肢體語言;再加上硬筆行書速成法專用術語,從理論到實踐,講述如何打破照帖臨摹的千年舊製,“學法不學字”,以“速成”方式,適應改革時代快速多變的、快餐化的趨勢,讓行書(連筆字)走到前台的時代要求。
小吳講得台上幽默風趣,台下笑聲不斷。
一個小時過去了,這些中國的書法大家們興趣盎然,意猶未盡,頗有耳目一新之感。從此,各省市的書法大師大多成了吳全仁的朋友。
龐中華也覺得吳全仁的講座給自己掙來了麵子,於是,親筆為他題寫了“超逸絕塵”的字幅。
給大師們講座的成功讓吳全仁信心倍增。此時,他心中逐漸萌生了一個新的夢想:不僅僅當個“榮耀”的“書法家”,更要當一名“重要”的“書法教育家”!
當個書法家隻是自己很“榮耀”,但當一個“書法教育家”卻是社會很“需要”!
他從自己和孩子的身上看到,寫不出漂亮的漢字是每個人的隱痛;他從當今社會上看到:大學生學曆、小學生字體比比皆是;明星大腕形象,字體難認;領導專家身份,字體不雅,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的普遍現象。
“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已成當今的舉國之痛……
對其中原因,吳全仁做了細致分析——
以往,人們學的都是一筆一劃的楷書,而用途最廣、用得最多的行書(連筆字),卻是小學不學、中學也不學、大學還不學!
不學行書的原因,是教育大綱重視不夠。絕大多數院校不開行書寫字課,行書寫字不列入考核體係;至今的書法圖書市場上,也基本上是軟硬筆的楷書教學、基本找不到一本像樣的硬筆行書教科書!
更加之電腦普及,鍵盤熒屏替代了筆墨,寫字成為文化奢侈,甚
至有人認為寫字已經“OUT”(出局、落伍、土氣)了……
中國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載體。字之不存,文化焉附?
如果說,古埃及文明的標誌性成果是金字塔,那麼,古中國文明的標誌性成果就是甲骨文演變成長的漢字。
漢字的發明和傳播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和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漢字是全世界從古到今唯一持續流傳數千年而從未間斷的文字。我們至今仍能讀懂商朝的甲骨文;至今仍能輕鬆領會老子、孔子等先師留給我們的教誨;至今仍能應用戰國時的《黃帝內經》、北魏的《水經注》、西漢的《太陽曆》、東漢的《九章算術》、北朝的《齊民要術》、唐朝的《千金方》、北宋的《夢溪筆談》……等等自然科學知識,這是令全世界無比羨慕的享受。
相較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三大消失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至今獨步天下,漢字的發明和傳播,可居頭功!
漢字,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沒有出現大的分裂的功臣。這一點,反而是一位美國人最早提出的觀點。
這位美國傳教士兼駐華參讚衛三畏早在1848年就說過:“一旦廢止漢字而改用字母去拚寫漢語,中國就會出現數百種文字,中國將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不複存在。”
從這個角度上看,學好漢字、寫好漢字,是關係到民族自尊、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
書寫是對文字最高的崇拜;書法,是漢字藝術的瑰寶。
重興漢字書寫之風,展現漢字書寫之美,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之必然。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書法藝術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漢字書法藝術正受到世界的關注。
最近,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起轟動,就是因為它撥動了中華兒女心裏的文化之弦,唱和了中華文明的心理需求。
漢字不僅是文化傳播交流的工具,漢字書法還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同時還是一種健身養生方式。中國的書法大家皆有健康長壽之福。
吳全仁常講一位被網友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希爾斯的故事。希爾斯在四十多歲的那年,因為嚴重的心髒病,突然暈倒,差點死去。從此,他潛心研究漢字二十年,建立了一個漢字詞源網站。如今他64 歲了,還在為他的漢字網站愉快地工作。可以說,是漢字給了他新的生命。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開始重視中小學生寫字課,教育部於2013年發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令人欣慰,但對硬筆行書仍然沒有提到日程。行書的即連筆字的教材、師資皆為嚴重空缺。
吳全仁的宏偉夢想是:創造一種適合現代節奏的、速成的、顯效的硬筆行書教學法,讓更多的與自己一樣因寫不好字而苦惱的中國人寫好中國字!
“讓中國人寫好中國字”的宏偉夢想,激勵著他做出一個讓所有認識他的人大吃一驚的決定:辭去電視台副台長的職務。
反應最強烈的當然是她的妻子:“多少人都在跑官、買官,你有官還要辭了!你不是瘋子嗎?”
此時已經開始研究佛學的吳全仁,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舍掉官職微不足道,圓一個普及硬筆行書的“中國夢”,才是人生之大得!
四、“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教學“專利”之夢
吳全仁做事執著堅定,但人到中年的他卻領悟了佛法的圓融智慧,不再是“一根筋”地死磕。
通過自身的經曆他認識到,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的根源是方法落後,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幾千年來,中國人練習寫字的傳統方法就是照帖臨摹。什麼“描紅”、描影、套格……等等,皆屬臨摹方法。這種方法已經嚴重地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速度和節奏。特別是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被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高科技帶來的海量信息垃圾切割成時間碎片。“沒有時間”成了現代人最“窮”的一代。現在有幾個人能長時間坐下來,對著一張白紙臨摹起來沒完?
那麼能不能創造一種不靠傳統臨摹練字的“速成魔法”?
他想起了古代埃及人測量“大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如果搭上腳手架再去量塔高,雖然能測準,但工程浩大,成本過高,性價比太低。
有沒有一種測量金字塔之高的巧妙方法?
古代埃及智者找到了最簡單的方法:利用人的身高和影子相等時,塔影長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的原理,簡便地測出“大金字塔”的高度——146.5米。
吳全仁認為,中國人的傳統練字方法就是搭腳手架測塔高的原始方法。他堅信會有一種簡便方法讓現代人練字魔法般速成。
他買來了貴重的《書法大辭典》、各種字帖、鑽研中國書法史;他找遍書攤上的各種書法教材,無一遺漏地搜羅起來,並拜訪每一位書法教材作者,請教其中訣竅——為此他耗盡家財,而且把多年辦書法班的收入悉數投入其中,二十年沒換房子、沒置家具、沒買家電——隻是一門心思地鑽入研究快速寫好連筆字的“行書速成法”之中。
吳全仁總說自己是一個很笨的人,但他是用一種很笨的方式研究最巧妙的練字速成法之人。
古人說:“至誠之道可先知,故至誠如神!”
吳全仁的“至誠”,終於在2013年“如神”般地獲得“硬筆行書教學的五項國家專利” (專利號;ZL.0084958.4、 ZL.0043392.6、 ZL.0048633.6、 ZL.004863.5、 ZL.0048634.0),包括一個實用新型專利和四個外觀設計專利。 2013年吳全仁獲得硬筆行書教學五項國家專利
這不僅在內蒙古、在全國也屬於獲“硬筆行書教學專利”最多的一人!
吳全仁把自己的專利方法命名為“‘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法”。
“九五字尊”的內涵是什麼?
吳全仁的解釋是,所謂“九”,即是利用傳統的“九宮格”;所謂“五”,是在九宮格中隻用“五格”;“九五”式的字形結構,讓你寫的“字”有“尊”嚴。
“九宮格”寫字隻用“五格”,這是一個突破。
過去寫字教學大都要求要把九格占滿,認為這樣字才顯得飽滿、工整。但如此寫法,字體不再清秀,失之呆板凝滯。
吳全仁認為,字是否寫得好看,關鍵在字的間架結構上。隻有結構合理,字才能給人美感;而行書字體更重清秀、活潑、靈動。
吳全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河圖洛書中找到靈感。
在吳全仁看來,以河圖洛書為模板的“九宮訣”, 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揭示了美學的結構法則。其中“五居中央”,是河圖洛書美學法則的核心所在,體現了結構美和穩定美。
繪畫藝術中,國畫的構圖法則常常要求“疏密有致”;西方文化崇尚“黃金分割點”的美學法則。九宮格隻用五格,既符合“疏密有致”、也基本符合0.618的黃金分割法則。
吳全仁利用他的五項專利,使“九五字尊”式間架結構規律變得簡單、直觀、方便、易學。更重要的是,在教學實踐中,這是一種讓人容易理解、掌握、運用的結構字形的有效方法。
不可小看這 “九五”式的重大突破。它的深遠意義在於,人們可以不必再海量重複臨帖,便可掌握字的間架結構規律,從此打破照帖臨摹的千古傳統!
在此基礎上,吳全仁又提煉出以偏旁部首為主的54個字根,開發了25個行書規則。
按照“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法”,——僅僅通過學習54個字根、掌握25個行書技巧、套用九宮格“留五去四”習字法則、練字變得簡單了。30個小時(每天2小時、15天)的速成班培訓,就可基本掌握寫好行書(既連筆字)的方法,而且字體改變明顯,字體清秀、靈動!
五“讓中國人寫好中國字”之夢
吳全仁用他的“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法”在祖國大地廣泛試驗。他先後走過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海南、北京、浙江、江蘇、河南、湖南、湖北、福建等省市自治區,到學校、部隊、機關、社區、企業,宗教場所,特別注重在高等學府包括呼倫貝爾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湖南大學、中國環保管理幹部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基地……他到處舉辦義務講座。
全國各地參加他的行書速成講座和培訓班的,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有打工者、職員、總經理、教授;有科長、處長、(地級)副市長……最小的有10歲小學生、最年長的有72歲退休幹部。所到之處,廣受歡迎,大家普遍對這一速成習字方法表示認可。
曾經有過兩個辦業餘書法班的老師向吳全仁挑戰:“書法絕對不能速成!我們辦書法班都必須幾個月、幾年才能讓學生字體有所改變,30小時速成根本不可能!”
吳全仁笑著說:咱們先不爭論,你先免費聽課,然後再做結論。
聽完課之後,她倆心服口服了,虛心地當了吳全仁的學生。經過30小時培訓,這兩名書法教師的字體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行書教學理論,後來都成為“‘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法”的普及者。
中國著名硬筆書法家龐中華和吳全仁探討“九五字尊”硬筆行書速成專利教學法
為了首先在他的第二故鄉內蒙古普及他的“‘九五字尊’行書速成法”,他先後發起創辦了“鄂倫春自治旗硬筆書法家協會”“呼倫貝爾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
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創立之初,全區僅有一家他創辦的呼倫貝爾硬筆書法家協會,其他十一個盟市都是空白,為了動員成立硬筆書法組織,開展書法文化活動,他四處奔波,多方聯係。日前已分別在九個盟市成立了硬筆書法協會組織並開展書法文化活動,另有三個盟市的硬筆書法協會也正在籌辦之中。
以吳會仁為主席的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逐步活躍起來。目前,他們已經舉辦了兩次內蒙古草原書法展,並正在籌備一個“書法冊頁、手卷抄經典大賽”;創立了一個“中國硬筆書法名城”(烏海市); 一個“中國硬筆書法名區”(烏海市海勃灣區);四個“中國硬筆書法名校”(烏海市實驗小學、烏海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紮蘭屯市臥北鎮明德小學、阿榮旗一中);十九個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教學實驗基地……
吳全仁在中國硬筆書法名城烏海市講學
如今,他的學員中有幾百人在各地書法比賽中獲獎並被吸收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其中有些佼佼者成了硬筆書法培訓老師;同時吳全仁也榮獲“中國青少年書法教育成果獎”;在慶祝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成立20周年表彰活動中,吳全仁榮獲“德藝雙馨獎”、“貢獻獎”,並被授予“全國優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稱號。
鑒於吳全仁在普及硬筆書法教育的卓越功績,吳全仁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先後任命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兼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全國少兒協會副會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全國教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職務,可謂任重而道遠。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如今,年屆耳順的吳全仁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在硬筆書法上開先河、填空白的奠基人和創始人 。但他還每天邁開那堅韌的步伐,東奔西走,為實現他的“中國夢”———“讓中國人寫好中國字”而奉獻著……。
( 作者: 白士城 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駐大興安嶺記者站站長、佟佩 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