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百年華誕紀念日,文學院將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恩玲劇場隆重舉行建院一百周年慶典。其中的一項重頭戲就是舉辦“南京大學文學院百年書法展”。
據文學院院長徐興無介紹:南京大學文學院的學術傳統,遠紹清代東南學術,肇啟於兩江師範學堂,形成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源遠流長,而書藝為六藝之一,百年以來,精於書道者不乏其人。兩江學監李瑞清出於書法世家,辛亥革命後為清道人,鬻書滬上,書法上溯鍾鼎篆籀,下及漢隸北碑,融帖於碑;其書學以器分體,綜貫書風。弟子胡小石先生取精用弘,健筆雄渾;其書學分判八分,明析流變。其他執教於此的著名學者如王伯沆、黃侃、汪東、吳梅、陳鍾凡、汪辟疆、程千帆、吳白匋、黃淬伯等先生或楷法精妙,或書風秀穎,或沉著頓挫,或流麗婉轉。黃侃先生乃國學大師,文字音韻之學冠絕學林,其書學稽考六書流變,於點畫之意,體勢用筆均有通觀達識。李瑞清先生執掌兩江學政時期即提倡藝術教育,胡小石、呂鳳子、張大千等皆為弟子,其書學不絕如縷,海內外代有傳人與私淑者。1927年,胡小石先生執教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開設“書學史”課程,是為中國高校首倡;1934年、1942年,先生分別在金陵大學和中央大學為“國學特別研究班”和本科生講授“書學史”,1960年出任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會長,為文化藝術界講授書學,撰成《書藝論略》,曾昭燏、遊壽、高文、吳白匋、侯鏡昶等當代學者、書家皆出其門。目前文學院亦設有藝術學理論、書學文獻等研究生專業培養方向,培養了一批書學人才。
孔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文學院師生多能以藝術陶冶性情,比德寄誌。即在八年抗戰的烽火狼煙之中,亦能筆墨抒懷,弦歌不絕。1938年,金陵大學曾舉辦劉繼宣、商承祚、高文、吳白匋書法展覽,參觀者眾多。1942年,國立中央大學藝術係組織盛大展覽,慶祝校慶紀念日,特邀文學院教授作品參展。1944年元旦,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係師生舉辦聚珍書畫展覽會。1983年,侯鏡昶等教授為中文係本科生開設書法專題講座;1985年南京大學成立書畫研究會,中文係師生多有參加,侯鏡昶教授擔任會長,舉辦“春天書畫展”多次。為紀念文學院百年華誕,弘揚文學院的人文精神,在校圖書館的鼎力支持下,文學院師生組織、選取校友的創作,與館藏院藏作品一道,在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舉辦本次書展。本次展覽展出了諸位先賢前輩的翰墨、他們生前收藏並由本人或家人捐贈給學校的名人手跡。其中如黃侃等七先生所撰《豁蒙樓聯句》乃沈祖棻先生故物,由程千帆先生捐贈;《陳仲甫先生論韻遺墨》乃黃淬伯先生故物,由其哲嗣黃東邁教授捐贈;李瑞清先生絹本《秋海棠》、吳梅先生《楷書扇麵》、胡小石先生《臨米芾草書》等作品由王伯沆先生之女、周法高先生夫人王綿女士於2004年南京大學中文係九十周年係慶大會上捐贈,諸多珍珙,令人歎為觀止。
本次展覽得到了校友和師生們的積極響應,短短3個月內,共收集到文學院12位師生和全國各地35位校友近70件書法篆刻作品,這些作品或出自名家之手,或是怡情之習作,但都表達了對母校的熱愛與祝福之情,展示了文學院獨特的精神傳承和文化風采,必將給大家留下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