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姚先生談“點提法”:如何高效寫好規範漢字的秘密(一)
發表日期:2021-03-23 23:43:46 來源:本站 被閱讀[11675]次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其含義是,勝利的獲取可以不拘於泥的形式,變則通,通則達。我們知道寫字好看跟字的輕重變化和立體感有很大關係,也就是寫出筆鋒及有效的頓筆。那如何讓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和最短的時間盡可能掌握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和解決這個問題,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和寫字教育工作者所困擾的。

大道至簡。如果是遇到複雜的立體幾何問題,我們就要第一時間想到降維打擊和簡化思考,用平麵幾何的思路去求解,一般通過“割、補、輔”等方式。讓其足夠簡化,變成我們所熟悉的,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立體幾何問題”而都是“平麵幾何問題”,唯有簡單才會被理解,唯有理解才能被記憶,唯有記憶才能被執行,唯有執行才能被實現。

以“永”字八法舉例(圖示一),它是古代書家創作實踐中,概說楷書筆畫寫法的規則,至今二千餘年,世代相傳,啟迪後人。如圖所示,“永字八法”分別“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形象描繪了“永”字點、橫、豎、提、撇、短撇、捺八個點畫的寫法,集中詮釋了漢字楷書點畫態勢,但生澀難懂,不便於理解記憶及使用,古代毛筆與現代規範字雖是同源,但又有著不同的表現特征和屬性,不能混淆使用。可先普及古法,再講變通實用之技,對於硬筆啟蒙教育的學生來說,我們要以學生思維及兒童語言的方式進行簡要表達。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快速寫好美觀的規範字來應對作業與考試,而不是馬上學習傳統書法理論知識與技法。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首等任務是完成學生的信心和興趣方麵的心理建設工作,興趣和熱情是能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對漢字的練習和深度的研學就會化被動為主動。

圖示一  永字八法(圖片來自於網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真正的高手都在下笨功夫,其動作一般都是簡單且不斷重複的,具體我來談談解決思路和措施,我現命名為“點提法”。


一、勤用“右點”,頓筆的使用位置(圖示二)

歸納如下“橫、豎、撇、捺、提”等筆畫,基本在起筆處。特別強調是“折”,在轉折處使用,橫輕豎重,而不是一筆帶過來,漢字是方塊字型,折畫就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用好右點頓筆才有層次感和立體感。需要強調的是,古法中橫畫的收筆(回筆)是筆勢所致,而不是筆法問題,日常練習中盡量不要有回筆的多餘動作,從而養成不好的習慣進而影響書寫速度。(注:建議高段學生就要減少頓筆的使用了,目的在於保證書寫流暢與速度,筆畫線條穩定了,寫字熟練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便能應對作業與考試中的書寫)

圖示二  右點(頓筆示範)


二、擅用“提畫”,轉化思路,反者道之動。(圖示三)

(1)化鉤為提。 例如橫鉤、豎鉤、斜鉤、豎彎鉤、臥鉤、橫折鉤等,選範字 “買、到、我、元、思、習”參考。隻是換了所在位置和提出力量的方向,便於初學者理解記憶和使用練習。


圖示三  化鉤為提


(2)化捺為提。教學中捺畫是最難寫的筆畫之一,平捺還講究一波三折和輕重變化很難把握,捺尾出鋒處可處理為“平提”。 例如人、邊、合、之。(圖示四)

圖示四  化捺為提


(3)化撇點為提。例如:“小”“少”“心”。其中 “小”“ 少”兩字,筆畫中的撇,為了協調美觀,在書寫中通常寫成了左點,為書寫高效實用不失美觀,當然也能改為提畫,解決筆勢流暢的問題。“心”字左點同理,“四點底”首點依然適用。(圖示五)

綜上所述,練好右點和不同發力方向的提畫,可以有效解決初學者寫字的輕重變化和立體感的問題,便能化繁為簡,實用高效。

圖示五  化撇點為提


漢字書寫的曆史本身就是不斷實用與簡化的過程。世間萬物的規律其實一直都存在,隻是我們看問題的思維角度不同,不斷探索和發現,然後進行歸納與驗證,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改變固有的認知和意識,讓人們寫好漢字,創造簡單高效的書寫價值。關鍵目的是解決更多學生寫字如何高效實用的問題,學習者有信心有興趣了,才會真正參與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來,這也是我們書法踐行者的初心與使命!以上研討內容僅為個人拙見,如有不妥之處,望各位師友同道斧正和提出寶貴意見。


姚毅君,男、漢族,祖籍湖南長沙。又名姚先生、姚海,筆名百穀、義之,三德堂主人。現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內蒙古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曆任省青少年硬筆書法協會主席、顧問。曾任職某央企市場投資部部長、演講導師。現聘任為科技部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創新創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任某深圳創投公司合夥人。多年榮獲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年度先進個人及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