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yabo22官网  > 書法家 
黃升峰
發表日期:2020-07-07 10:08:19 來源:亚博科技app 被閱讀[9148]次

        黃升峰 男,中共黨員,2004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同年就職於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和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至今。2013年和2016至2017年訪學於北京師範大學書法專業方向。工作以來主持並完成國家課題以及省市級課題6項,參與各種展覽20多次,有多幅作品獲獎和被藝術機構收藏。從小熱愛藝術,特別是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已是我一生學習的方向和目標。通過多年的努力,現在也具有較好的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經驗。 




淺析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


□黃升峰

摘  要: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書法藝術得益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浸染和民族性的過濾,這樣使得中國書法藝術有一種哲學化的高度,漢字的藝術造型屬於中國書法,是一種土生土長的民族傳統藝術,中國文化在5000多年的曆史發展中,書法和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二者不可或缺,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記載與支撐。中國書法藝術可以將藝術和文化進行完美結合,是中國的一種特色社會類型,希望能從理論層麵關於我國書法藝術傳統文化精神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便能對其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中國書法;藝術;傳統文化;文化精神


書法“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毫端”,集形、質、理、意、韻、態、勢等美學特征融為一體,把具象的物體加之以抽象,使人獲得無窮的美感。中國書法藝術的這種特色主要得益於東方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更得益於民族傳統哲學的灌溉與滋養。對於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瑰寶與藝術形式之一的書法來說,可以體現出書法家審美品質和精神世界,比如說:易學的陰陽之學、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師法自然,佛家的禪宗佛理等,其中儒、道、佛家思想的影響最為突出,可以說書法藝術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精華體現形式,這種傳統文化是從漫長的、博大精深的曆史長河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是密不可分的。

一、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曆程

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以後,漢字逐漸是以動物的骨骼、石頭、金屬、竹簡、帛紙作為載體表現出來。在中國漫漫長河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文化的曆史通過漢字完美的呈現出來並進行合理的表達。正所謂“文章千古事,書法萬年傳”,從書法的角度來看,文字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不容小覷的。從最初隻是單純的通過漢字進行信息間的傳遞,到最後追求漢字書寫的美感和質量感,讓人類更加了解漢字的存在以及意義,讓漢字在曆史的長輪裏從量的轉變到質的升華,提升了一種精神文化方麵的層次。而現如今,人類進行交流信息和傳遞資料的途徑越來越多,不斷地進行發展,使人們更頻繁的使用電腦,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隻會越來越得不到人類的重視,人類對傳統文化精神逐漸遺忘,這使得漢字本身的信仰存在一定的缺失。不可長此以往,一旦我們對於漢字開始失去了敬畏之心,不再追求書法,漸漸丟掉漢字以及自身承載與傳承的優秀曆史文化,這是極為不自信的表現,也是世界優秀文明的缺失。我們站在這個角度來談一談傳統文化精神,從書法藝術當中領略出傳統藝術內涵,可以使當前的人們懂得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性以及對我們從事藝術方向的啟迪性。

二、中國書法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

對於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瑰寶與藝術形式之一的書法來說,可以體現出書法家審美品質和精神世界,還可以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曆史發展過程。漢字是我國文明發展的載體,我國的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區別於世界其他文化的主要標誌是中國的文字,書法是我國曆史文明和藝術中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它擁有著曆史悠久,是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還可以體現出東方藝術文化比較優秀的特質。我國書法家有著追求內斂、含蓄的書卷風氣和嚴謹的態度以及濃厚的文人氣息,我國的書法具有好的獨特魅力。我國的書法體現了文化發展的曆程,書法是我國漢字的藝術源泉,它是世界文化的藝術寶庫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藝術群體中別具一格,大放異彩。我國的漢字發展形成獨特的個性色彩,也讓民族具有發展思想交流與傳遞文明的作用。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曆史,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漢字之一,它有著中華民族偉大曆史文化形成的見證。中國書法審美長期受到“中”、“和”為主的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中庸”之道可稱得上是那個時期書法審美的靈魂。


西漢的一統政策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得到了空前的推崇。在東漢中晚期,書法在儒家思想的引導下達到了完成成熟,出現了規整平正、穩實雍容隸書,如《張景碑》、《史晨碑》等代表了隸書的成就。這些碑刻風格秀勁,中規入矩,穩重之氣通體可見,這與儒家理智、嚴謹、中和的生活作風形成了完美的統一。此外,唐楷也是儒家藝術的代表,唐代文士們充滿了積極向上的豪邁精神,這在很大成度上使儒家經典的思維在此具有了合理性,使得唐人自覺地遵從技法,承續傳統,對技法規範的苛求可以說臻於極致,行成了嚴謹端莊,密麗雄健的書風,可謂盡善盡美,後人多有“唐人尚法之說”。代表書法家有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這些唐楷上品彰顯了一種儒雅嚴正,雄渾端直的氣派,更反映了一種講求規範,不偏不倚、中節適度,崇尚坦正人格,修身穩健的儒家氣質。

不得不指出,儒家思想給書法藝術的發展造成了束縛,致使書法缺乏變化靈動之氣,使得主體生命的豐富性泯滅在“和而不同”的大原則下而顯得單調而蒼白。盡管二王書法在寫作手法上略有不同,但二人書風中流貫出來的精神內涵卻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充溢著魏晉人對自然崇尚和追求神俊縱逸的魏晉風度。如 《蘭亭序》、《孔侍中帖》、《鴨頭丸帖》等,字裏行間,韻致流貫,具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我國的書法記載並體現了文化發展的曆程,書法也是我國漢字藝術的母體與源泉。

儒家是把中庸的思想比作是行為規範的最高級,不偏不倚,認為人的修養應達到一種中和的境界,講求一種“中庸”“和諧”的度。作為中國文化的典範書法藝術自然離不開中的指導和製約。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書法講求中正和諧,表現出一種“含而不露密麗深沉”的“中和之美”。最能體現“中和之美”的當屬小篆、隸書、楷書,皆以對稱、安穩、勻稱、整齊條理為美,線條方潤,筆態中和。道家作為哲學體係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不及儒家,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對書法藝術的影響比起儒家,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儒家思想交替時期,一旦儒家思想失去了壟斷地位,道家思想便當仁不讓占據了藝術文化陣地,無論是對文化還是對書法藝術的影響,這種鬥爭結果的典型首推“魏晉風流”。儒學的沒落使道家興起,士大夫們開始崇尚不拘禮法,天馬行空,抒發自我生命意識和瀟灑俊逸人生情懷的書風。魏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很多,但最為後人稱頌的是王羲之父子。除了儒家、道家思想外,佛家思想對中國書法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在魏晉時期佛理借助“性空”思想,浸染玄理,給同時期的書法帶來了一葉清淡,隨著中唐以後禪宗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人生哲學和認知模式的確立,佛理才徹底征服了文人士大夫。禪宗所提倡的人生態度是隨緣任遠,虛靜禪脫。禪宗思想強調“自性覺悟”,強調“自我”在一切思維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將思維主體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思維方式比道家更直接、更徹底地體現了藝術的個性精神。特別是中唐以後,書法家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縛,走到了法度約束日趨森嚴窘境,書法家們豐富活躍的感性思維被窒息在這日益狹窄的創作困境中,禪宗思想無疑給書法家們帶來了指導創作的甘霖,它適時地迎合了書法家尋求自我解脫的心理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了一股破除魏晉法規,追求自性解放的革新思潮,一大批書法家創作了大量直抒胸臆的狂草,開創了一代書史新風。這時期的代表yabo22官网 就是張旭與懷素,史稱:顛張狂素。草聖張旭的代表作有《肚痛帖》;懷素的代表作有《自敘帖》。他們的草書都有大量的連筆,線條抽象變化莫測,無序結字中的無序章法,都令人歎為觀止。仿佛能從線條上看到書法家的靈感在運筆間閃耀。

此後,禪宗思想於儒、道兩家經過長期的相互磨合、相互滲透,達到和諧共生成就了尚意的宋代書法。後來董其昌等進一步把曆代書法的特點進行了簡約的概括: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清尚樸之說。書法是一種內蘊豐富的藝術,在點畫線條的黑白世界裏寄寓的不隻是書法家自身情感和心緒,同時也融進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我們探究書法藝術中的儒、道、釋的影響因素,並不是去剖析書法家的學識修養中有幾分儒、幾分道、幾分佛,而是通過深刻了解儒道釋對書法藝術的影響,使我們能深刻的理解和比較準確地把控書法藝術的正脈和大道,使自己的書法學習和刻苦努力早日能有成。

三、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探析

中國書法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與它自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擺脫不了的。書法的藝術是每個人進行創作的思想來源,人們在欣賞書法的時候也不是單單隻看表麵現象,從來沒有深挖到它的內心深處,書法這種藝術形式從它產生的時候都可以發現它具有較高的文化性,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書法和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是密切相關的。


中國書法還體現了人文性,而人文性具有突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之一,書法主要是利用文字來表達人的情感,成為寄托人生情懷的載體,書家在筆墨歌舞之間,都可以傳遞出內心的思想感情。書法是中華民族曆史長河中偉大文化的具體體現,書法雖然說是依靠筆,但是所書寫出來的字確實需要一定的功底,在書寫的過程中把筆的氣勢和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得意合理的體現出來,學習書法不僅能夠提升人的綜合修養,還可以利用書法的寫作過程來體現出哲學思想,這也是中國書法在藝術中的精髓獨特之處。中國的書法與哲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兩者都在人類探索實踐和追求真善美過程中有著密切聯係。

書法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人的審美,審美可以對人類認識世界並掌握進行有效的改造主客觀世界,而且書法可以修心養性,讓人的內心世界得以平靜並得到升華。



結  論

綜上所述,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主要是以漢字為內容,以書寫或者寫作的方式來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行為藝術,它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基因和光輝的曆史,並且源遠流長,影響頗深。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當之書法莫屬,它具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我國的書法體現了文化發展的曆程,書法作為我國漢字的藝術源泉,它是世界文化的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書法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還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他像是成年老酒,曆久彌香。在中國發展的曆史長河裏,書法和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中國書法可以將藝術和文化進行自然的完美結合,這樣更直接、更徹底地體現了民族藝術的個性精神。

參考文獻:

[1]陳立飛.蒙學視域下書法文化精神的傳承[J].教育實踐,2018(27).

[2]張家琦.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J].藝術科技,2017(11).

[3]張以德.淺談中國傳統文化之書法[J].商情,2018(52).


上一篇: 趙克禮
下一篇: 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