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亚博.apk  > 中國硬壇 
硬筆書法裏的中華奇跡
發表日期:2020-03-21 14:15:27 來源:本站 被閱讀[4258]次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師友印象】

  作者:魏明倫

  此中華,是13億中華同胞之一,龐中華。

  我認同上世紀80年代大眾的共識:龐中華堪稱中華書法的肖子,創造了硬筆書法奇跡。

  我這個寫字醜陋、下筆春蚓秋蛇的書法盲本不該妄議書法。茲因童年失學,早入梨園,自幼和粉墨箏琶建交,大半生與毛筆宣紙無緣。改革開放之初,結識劇作家吳祖光先生,來鴻去雁,信柬交流,前輩羊毫舞鶴,晚生鋼筆塗鴉。吳老說我戲寫得甚好,字寫得太差,遂題詞勉勵:“字無百日功。”吳老送我幾種發蒙教材,其中一冊,就是龐中華的鋼筆字帖。

  當時,龐中華已聲名鵲起。敝地尋常人家,親朋鄰居,家有在校生者,必備龐中華發軔之書《談談學寫鋼筆字》,可見龐氏硬筆書法普及之廣。書法的工具,曆來都是大小毛筆,民國伊始,鋼筆隨西風東漸,國人多用鋼筆寫字。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世風以左胸襟上佩戴鋼筆為榮。毛筆式微,鋼筆通用於全民日常生活。十年浩劫,大字報盛行,毛筆字複活,但生活中實用的書寫工具,仍然以鋼筆為主,圓珠筆為輔。字跡清楚便好,普遍沒有書法意識。真正把鋼筆字上升為硬筆書法、推廣到五湖四海的,龐中華當是開路先鋒。

  這位敢於拓荒之人,並無家學淵源,並非出自高貴師門。他出身寒微,自學成才。龐中華少壯從事地質勘探,這種艱苦的職業,別號“建設時期的遊擊隊”。跋涉崇山峻嶺,棲居茅屋帳篷。風塵仆仆,行囊鼓鼓。測繪圖裏藏字帖,經緯儀旁疊詩集。攜帶鶴嘴鐵鋤,強光電筒;兼備金星鋼筆,紅岩墨水。忙中探測地質,業餘探索書法,竟在毛筆書法巨大的根基上另開一枝新卉,出版了一本北碑南帖兼備的硬筆書法字帖。

  龐中華首倡硬筆書法,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共鳴,尤其是適應了青少年、中小學生的需求,字帖發行量當時就已突破千萬冊,中央電視台破天荒舉辦龐中華硬筆書法係列講座。書法家龐中華兼有演說家的素質,他口才出眾,妙語連珠,應邀到全國各地義務演講千餘場,深入工廠、農村、學校、機關、軍營,貴在把陽春白雪帶給黎民大眾。他將字帖創新,分門別類,細化到發蒙幼童、青春花季、不惑中年、古稀老者……龐中華兼有社會活動家的能力。他帶頭籌建硬筆書法組織機構,獲準成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興辦中華鋼筆書法函授中心、硬筆書法實驗基地、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班……南北縱橫,星羅棋布。

  龐中華愛好手風琴,練成風琴手,並根據美學通感原理,創立“快樂立體教學法”。書法講座,音樂伴奏。左手拉琴,右手揮筆,口中授課,三位一體。序曲金聲玉振,篆書鐵畫銀鉤。晨曲鵲聲鸝語,隸書燕尾蠶頭。夜曲夜鶯啼月,行書行雲流水。狂想曲烈馬狂奔,狂草書金蛇狂舞。不亦樂乎,不亦快哉!到東京授課用日本音樂,到莫斯科授課用俄羅斯民歌,到德國授課用貝多芬名曲,到意大利授課用普契尼歌劇,到美國就奏響音樂劇;登上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講壇。他還走進了聯合國總部開辦中國書法班。一位完全不懂外文的中國人,麵對一群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竟能傳授方塊字書法藝術?反正這一位中國人成功了,那一群外國人“結業”了,中英文對照的《龐中華聯合國書法班課本》也出版了。

  2013年,龐中華本人連同此著作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的中國代表團,以主賓國身份赴土耳其參加國際書展,兩天時間裏被安排在國際名校伊斯坦布爾大學、奧坎大學及展會主會場演講三場,悅耳的手風琴流淌出土耳其民歌《厄爾嘎茲》和中國民歌《茉莉花》悠揚的旋律,與此同時,大屏幕上展示著美妙的中國書法,聽眾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漢語是聯合國使用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龐中華聯合國書法班課本》滿足了大量海外華人及異國知音的需要,龐氏門前桃李已遍布海內外,其著作出版總數更是驚人,遠超兩億冊!

  書法傳承,人才輩出,硬筆書法必有後起之秀,但論及普及之廣,出版物數量之巨,影響之大,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位硬筆書法家超越龐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