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趙樹繁
發表日期:2018-11-23 11:12:37
來源:本站
被閱讀[10885]次
趙樹繁 漢族,1954年11月出生於甘肅省民樂縣。1973年入張掖師範學習,1975年畢 業後當小學中學教師,1981年考入西北師範大學美術係,1985年畢業留校任教。1991年赴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美術學科學習。1994年回國,現為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 教授、碩士生導師。

趙樹繁近影
著作七部:《怎樣寫好粉筆字》、《大學生書法速成》、《趙樹繁祁連山畫集》、《趙樹繁園林畫集》、《趙樹繁書法作品集》、 《趙樹繁書畫作品集》(上下冊)、《漢字楷書骨骼比例結構研究》。

作品入選:《當代青年書法家百人集》等作品集若幹幅;95年作品《書法漢簡》獲國家體委主辦的“95中國體育書畫大展”佳作獎;97年國畫作品《致富之路》獲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民族杯”一等獎;97年國畫作品《妙造自然》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北京首屆國際扇麵藝術展並入作品集”;2003年國畫作品“立交橋架到咱西北”入選由文化部等主辦的國際書畫攝影大展並入作品集;2005年書法作品入選由美協書協等舉辦的“國際書畫大展”教師組書法一等獎;2005、2009山水畫入選由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等主辦的“第五屆、第六屆中國山水畫展”並入作品集,並授予“當代山水畫優秀藝術家”稱號,五十名當代山水畫藝術傑出成就獎等;2012年在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組織委員會、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山水畫展”大型學術活動中,作品《高山流水》榮獲 三百家獎 並授予“當代山水畫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

書畫作品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獎四十多次。在日本舉辦個人畫展兩次,聯展兩次,作品入選廣島現代美術作品展並被收入作品集,有電視媒體專題報道等。

2005年8月獲得由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等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山水畫展” 創新獎並入作品集;
2005年10月獲得由中國書協、美協等主辦的“國際書畫攝影大展” 書法教師組一等獎;
2005年10月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情係西部國際書畫攝影大展” 特邀榮譽獎;

2005年12月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水墨名家經典”《趙樹繁作品集》一部;
2006年1月30日在廣島美術館舉辦“趙樹繁日中庭園水墨畫展”一次;
2006年8月1號,《唐風遺韻 詩書篆刻印集萃》(西令印社出版社)書法作品一副-P62頁;
2006年8月30日在廣島中區畫廊舉辦三人聯展(是方美葉、趙樹繁、路子)一次;

2006年在數字媒體電視“環球文化巡禮”交流、傳承、鑒賞—《畫中話》節目中—繪畫創作時代的影子 趙樹繁專題報道;
2007年6月27日在《中國書法報》發表文章“叔叔,您一路走好”一篇;
2007年9月10日在《中國書畫報》發表文章“懷念我的叔叔趙正”一篇;

2007年10月22日成功策劃由 日本文化部認定事業 的 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 在北京大學展出,入選書法作品一副P2頁並在封麵題詞;
2008年9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書法名家精品賞析 《趙樹繁書法作品集》;

2009年1月下半月刊,今日美術館《國畫東方藝術》雜誌發表文章(我畫祁連山水)一篇P134頁,國畫作品三幅(明月照溪澗、山澗小溪、清泉石上流)P135-P137頁;
2009年9月(總第60期) 在《榮寶齋》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悠然以遠 悄然以思”——談王原祁《仿黃公望秋山圖》的創作P80頁;

2009年10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趙樹繁書畫集》(上、下冊)個人專著一部;
2009年12月1日,由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原書畫院、第六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組織評委會主辦的“第六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全國性大型活動中,被評為“當代山水畫藝術傑出成就獎”;

2010年8月在《甘肅日報》中發表文章《書法中的叔叔》;
2011年4月由北京一名藝術文化院、中國網絡美術館主辦的:《品與鑒·2010中國畫廊與藝術家》,入選作品共三幅【國畫作品兩幅(塞外小溪、瀑水含秋)、書法作品一幅 】並附藝術家介紹P83頁;

2012第4期,趙洋、趙樹繁、王冬冬發表論文《微博網站導航結構設計研究》於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刊號:ISSN 1008-7729 CN11-4064/C;
2012年7月,鄭曉慧、趙樹繁在《北京市美育學會文集》發表論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2012年10月16日,由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組織委員會、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等全國30多家省、市專業書畫院為協辦單位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山水畫展”大型學術活動,作品《高山流水》在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中榮獲三百家獎並授予“當代山水畫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3年9月由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漢字楷書骨骼比例結構研究》個人專著一部(ISBN 978-7-5087-4522-0)。

書法中的叔叔
口趙樹繁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的叔叔趙正(黎泉)已經辭世3年了,每當看見叔叔的作品就想起他,他為這個世間留下了當今這個時代不多見的、超能絕妙的書法藝術珍品,更為我們留下了智圓通方、厚實帥氣的精神財富。

我們家是一個比較大的家族,爺爺是一個企業家,很有才能,家境甚好,叔叔的青少年時期是在比較富裕的環境下長大的,由於爺爺的愛好和重視書法,他們兄弟6人都能寫一筆好的毛筆字,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條件為他的書法奠定了成才的基礎。

叔叔是1937年出生在甘肅省山丹縣,他的少年時期很順利,一直上學,1960年畢業於甘肅西北師大後,被分配到甘肅省博物館工作,一直到了1990年調到了甘肅省畫院,這一段時期他一直潛心於書法的研究。特別是“文革”期間,他低頭做人,弓腰做事。老老實實小心翼翼以書法打發著時光,由於從小的基礎和本身的才氣,加上博物館的環境成就了他的書法事業。尤其是他的《漢簡書法藝術》、《簡牘書法》、《漢簡書法論集》奠定了中國漢簡書法研究的基石。他的《王了望書法研究》和《硯耕集》兩部著作,為研究甘肅乃至整個中國西部書法奠定了基礎,他為複興甘肅乃至中國西部的書法事業盡到了自己的努力。

叔叔的性格很好,溫和謙讓、和藹可親是他的本性和麵貌,他最大的脾氣也就是不吱聲,是一個實足的膽小、謹慎、和順的謙謙君子。
記得在我小時候,叔叔回家是我非常渴望的事情,因為叔叔在大城市裏工作,加上叔叔性格好,凡是我提出的要求,叔叔都能滿足我,在叔叔離開老家時,我總要把想要的東西寫成好幾個小紙條裝到叔叔的各個口袋裏,隨後叔叔都能一一落實。

1971年我第一次去蘭州,受叔叔影響,下定了學習書法的決心。1981年,我考進西北師大以後,與叔叔見麵的機會多了,叔叔總是耐心指點,當場示範,特意將他臨摹的隸書作品給我臨習,使我學習隸書和漢簡進步很快,最終走在了書法和美術專業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來到了首都北京的高校,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大學教授。

叔叔是個對書法投入的人,自我懂事以來,看見叔叔的家書都是用毛筆書寫,用他的話說,在使用中學習,在使用中提高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他盡量抓住使用毛筆的機會練習。在他和我一起回老家的日子裏,他除了和家裏的人談家常外,時常會談起他的書法,給大家寫字,即使在火車上他也在不停地晃動著手腕比劃練習。他常對我說:“中國書法工具的特殊,熟練與數量關係到書法的質量,真正好的作品是信手撚來,隨意自然的。”

叔叔是一個對事業有強烈獻身精神的人。退休後,他拖著受傷的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書法研究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出作品集,寫文章,總結自己幾十年的學藝體會,正因為放鬆了對身體的保護,也就釀成了剛到70歲就離開人世的結果。
在叔叔病重期間我去蘭州看他,他似乎已經感覺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又提及祖墳上的事以及祖輩們的一幕幕往事,他懷念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他說,“父親在我11歲時去世,我們一直上學,沒有受到過半點兒委屈,弟兄們都很厚道老實啊!”他還要求我們在外麵工作的人別忘了老家,要合不要分,並告誡我在老家荒灘墳旁種紅柳和沙棗樹,每年種50棵慢慢增加,防止風沙等等,他把我們晚輩的興旺發達追根於先輩的善廣德厚。

傳家有道,唯存忠厚,處事無奇,但求率真。叔叔走了,沿著他執著追求的書法之路,帶著他的“人正,心正,藝正,行正”和對藝術事業的獻身精神走了,時過3年了,寫文章以紀念,並告慰叔叔,我將會傳承叔叔沒有完成的事業走下去。
(本文發表於2010年4月12日甘肅日報)

上一篇:
汗血寶馬
下一篇:
秋至,賞齊白石筆下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