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畫畫對我來說,隻是一種愛好。我學畫的時代是在“文革”時期,當時條件有限,很難見到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在當時見到的近似於年畫的作品教多,大多格調不高。那時我喜歡寫意畫,特別崇拜、石魯、蔣兆和、黃胄、石齊等藝術家,後來到了天津美術學院學習,通過寫生、創作、觀摩古畫,隨著西方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大量出現,使我對藝術有了新的發現和認知。
我以前一直畫寫意畫,但是我很喜歡工筆。1980年我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的時候,原準備考浙江美術學院工筆畫研究生,後來聽說留校了,又因為一些原因就沒有去。我被留校任教一直繼續寫意畫,創作了《春城無處不飛花》,這幅作品造型上向黃胄先生學習較多,此畫後來雖然獲得了兩個重要的獎項,但我清楚自己對藝術的了解還不是很透徹。後來在我師兄的啟發下,我開始思考,什麼是藝術?在當時我讀了很多書去了日本和敦煌考察,慢慢地清理的以前對藝術的看法。隨後我參加了美協組織的取太行山的創作班。在那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如何發現美成為擺在我麵前的一個課題,我在思考以何種方式表現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有內涵的yabo22官网 。在自己不斷研究和同學爭論中,我畫了《山地》,此時的我已經發現了工筆畫的魅力,它可以容納色彩和其他藝術語言,諸如素描、水彩畫、油畫等西畫語言,表現力度非常強。所以我選擇了畫工筆畫,而且發現它也很適合自己。因為我有耐心、有方向,感覺到在寫實的繪畫當中沒有很寬的領域可以深入探索。我開始把表現人的本質放在了首位,而不再是一種政治功能。《十九秋》yabo22官网 的原型是在河北,是我二三年的生活積累和體會感受,這個形象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我腦海裏長期醞釀的一個單眼皮的中國農村女孩的綜合形象。
您的工筆畫無論是鄉村少女還是城市女孩,給我一種強烈的現代感,透露出一種高貴典雅的朦朧美,它是婉約的也是傷感的,唯美至極。唯美其實就是一種畫麵意境的超現實的營造,在我看來一個畫家的成敗最終決定因素在於畫家對意境的營造。您在《衡中西以相融》中的思考:“中國畫,中國工筆畫,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容納西畫的。”“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和晉唐傳統並無二致,可以對應、契合。很多西畫作品能直接的給我們實踐的參照,這種實實在在的啟悟益人神智”。
由於中國畫材料的特性,不允許你照著一個真實的素描關係作畫,必須要高度的提煉概括,畫麵中該寫實的寫實,不該寫實的一定要舍棄。中國畫是很難用照片代替的,這個其實就是中國畫的生命力所在。繪畫中我們談意境的時候往往想到山水,其實人本身就有意境,這個意境從何而來?從他的造型上、神態上,從畫麵的形式上。我們應該向雕塑學習,雕塑沒有背景但能表達出人的意境。
寫實給予中國yabo22官网 畫,不僅僅是結構、透視、色彩和光影等以科學為基礎的造型技術和圖像經驗。我是從晉唐文化入手,尋找東西文在人文精神和文化規律上的一致性。晉唐繪畫中的人文精神以及觀察、理解對象的方式和西方並無二。
相遇永恒
在您的工筆畫中,每幅作品給人感覺是超越現實的,感覺都是瞬間即逝的感受,它跟自然的真實是有區別的,這也是您的作品一大特點,您一定有很多體會。
在創作實踐中,我常常把偶然易逝的東西撲捉住,我祈求的是,一經相遇,便成永恒。諸如《山地》中老人的脊梁背;《十九秋》少女從紅葉後麵閃出的偶發情節;《米脂婆姨》瞬間恒定的完美造型;《秋冥》中對少女情態微妙的把握以及作品《桑露》中對光的因素的運用,其中特別對偶然現象特別是對yabo22官网
形象細微的形體關係及色彩的微妙感覺,都源於對偶然現象的敏銳定格的能力。關於瞬間即逝的美的把握是非常難得,沒能撲捉到從眼前逝去的美妙場景很是很遺憾。
我的繪畫作品追求準確和微妙,強調視覺的發現正源緣於仔細的觀察,這種是很累人的。作品《十九秋》光草稿就有幾十張,畫中樹葉幾乎每一片都是寫生所得,即便如此還留有遺憾。但這幅畫對我意義重大,如何呼吸和倒步,何時緩衝和衝刺,我都超仔細的琢磨練習,這是一種練習長跑的技巧,結果無關緊要,我看重的是行事的態度和和過程,用心平而體會徹,所以才做到,靜居能化,把所謂“滯氣”變成“靈機”。
兩條腿走路
近年來看到了一些您的小寫意繪畫作品,可以說是延續了工筆畫的唯美式的意境。
我的繪畫經曆了從大寫意到工筆,又回歸於小寫意,我作為一個中國畫家,對筆墨的鍾情是由來已久的。作為國畫家,不懂得筆墨就不懂中國畫理、畫意與畫情,我一直在探索利用傳統筆墨規律來表達當代人。寫意畫和工筆畫是兩條腿走路,這對畫家來說才應該是完整的。若隻研究工筆畫,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停滯不前。畫寫意畫一方麵有助於工筆畫的提高,一方麵也有利於對中國畫理解與認知。我畫寫意畫除了提高自身的修養和中國畫的認識之外,也為滿足朋友的愛好和需求。
在你的繪畫創作曆程中,有哪些作品在您看來很重要,如今您還有什麼樣的新願望。

《十九秋》、《秋冥》、《蘇葡萄》、《豐瑞》等作品,這些作品在我的繪畫曆程中很重要,每件作品都下了很大功夫,當然也不是全部滿意,也有一些遺。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或者說野心也好,就是想畫一張巨幅的工筆畫,一直還未實現。
石魯是個天才
作為當代yabo22官网 畫大家,您是如何看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的繪畫。
石魯八十年代曾在北京做過一個展覽,我的老師就帶我們去看的。早在文革期間,我就看到過一些石魯代表性的作品,當時感覺很新很經典。由於他的繪畫實驗性很強,也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作品流向市場。那個時候覺得石魯是一個勇於創新的革新家,對於當時注重傳統的畫家來說,他被看成那種不顧傳統的一類畫家,個性較強,顯得有些怪誕。他是一個中國梵高式的畫家,有一點神經質的感覺,但是他對生活充滿了激情,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熱愛,感情非常真摯,沒有半點虛偽。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大家都很崇敬他,這和他的人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石魯是一個說真話不虛偽的很真實的人。他的神經疾病的問題,在我看來是和他在文革期間受到的打擊有大關係。其實我覺得他文革前的狀態正是一個藝術家的最佳狀態,(藝術家都有點神經質)有點神經質,不過火,恰到好處。一些藝術家雜念與顧慮太多,加之過於理智,冷靜,反而會影響其藝術的發展。
石魯的藝術感覺非常好(不是靠理性的支撐),他對自然的觀察以及將自然與藝術之間的聯想能力非常強,他能將看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一種新的語言,前人沒有的語言,他可以創造。比如畫家王金嶺,他畫麵用水分的那個膽量,就是從石魯而來。不是誰都有的。對美的理解,石魯是個天才,石魯的繪畫所容納的氣質和氣象博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石魯甚至比八大、虛穀還偉大,八大、虛穀的藝術是曆史的長河中的一個延續而石魯的藝術則是一種突破。我認為這個意義重大。
在我看來石魯的繪畫發展經曆了寫實、寫境與大寫意的三個階段。
我認為石魯繪畫的第一個階段還是處於狀物階段,以寫實的觀念來對待物象,但不是超寫實,是不到位的寫實,感情是真摯的,也是那個時代統一的意識,很古樸、氣息很正,也很好。石魯最有價值的就是你所說的“寫境”階段,這個時期藝術創作是很難把握的,要既寫實有不完全寫實。在繪畫上的這種高度提煉、概括、樸拙的美的東西,往往很容易受到真實物象的影響很難畫好。有很多人也想創新,但最後組成不了形式。
石魯他很明畫理,對形式特別的敏感。他並不隻是對事物的真實表達,而是注重自然事物之間的豐富聯想(不直接表現),這恰恰是中國畫的思想。石魯很明白中國畫理,每張作品都以高度的概括力,來表現出一種單純的形式感。我覺的國畫家對於形式感的欠缺,這一點也是區別“大家”和“小家”的關鍵所在。大師往往能把畫麵組織的單純、響亮、又有豐富的內涵,小家就會很瑣碎,什麼都想要。石魯的作品具有版畫的形式,畫麵黑白灰處理的很好(包括色彩關係)。由於他自身的氣質,使得作品很有張力(構圖之類)。
我為什麼說他對形式感很敏感,因為在文革期間,我在天津群眾藝術館陳列的一個石魯作品展,看到他畫在小卡片上的作品,數量很多,每一個小構圖都很可愛。他能將生活中看到的東西變成一個構思,一個畫麵,這太可貴了,太可愛了,看完以後讓我們汗顏。以前,我看過一些石魯的代表作,包括其在《美術》雜誌上發表的,我都很喜歡,但是我怎麼都沒想到,他底下的這個功夫。之後我在1981年到山西的黃土高原去寫生,我就是以石魯的這種方式來畫草圖,直接用毛筆畫小稿水墨,很有意思,這就是石魯對我的影響。
我的老師白庚岩很崇拜石魯,白老師把石魯當聖賢一樣看,老師在創作中吸取了石魯繪畫中的很多營養,諸如用筆及色墨的表現技法。我的老師特別強調繪畫要敢於把筆墨撂在紙上不動,保留住筆墨的精神頭,反對在畫麵上鑿來鑿去。他說,石魯就具有光明磊落、擲地有聲的精神氣概。對於繪畫中的線條,他重方而輕圓,重折而不重轉,更多的是折筆,注重線條之間氣息與趣味。他用長鋒潑墨,這樣毛筆著力於軟紙上就會輕,輕就會厚,硬就會薄,所謂綿裏藏針,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yabo22官网 畫家,您怎麼看石魯提出的“山水即人 、人亦山水”的繪畫理論與“以神造型”的繪畫思想?
一件藝術作品要分三個層次,畫山是山,到畫山不是山,最後又回歸畫山是山。狀物和物我兩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理論上來講,石魯的畫也是天人合一的翻版,是對畫理的高度的認識,也是繪畫三種境界的飛躍。他所謂的“山水即人”的理論建樹實際上是對實踐的總結,前者是理智的,後者則是真真的達到物我兩忘。他已經忘掉自然本身的結構的描繪,畫山水完全是書寫自己胸中意氣,他把畫山水作為體現自身人格的媒介。畫華山就是畫自己,畫一種真實的自我寫照,他完全把山與“我”融為一體了。
關於“以神造型”,我認為畫麵的神與形是不可分割的,有神必有形,把神放在前麵的話,帶動形,就算形不準的話也舒服,這兩種說法道理是一樣的。石魯提出來的“以神造型”就是說主次的問題,用“形”來促進“神”的形成,在一個則是用“神”來帶動“形”的產生。石魯提出非常高明,神在形具,而且有禪宗意味,(能夠給人以聯想的語言叫感覺,感覺就是以神先行取得形就有感覺,)最後是希望達到神形兼具的狀態。
20世紀80年代初,您筆下的yabo22官网 畫改變了畫壇的流行風氣,為中國畫壇提供了新的經典樣式和別具價值的審美經驗,從您的視角看石魯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拿西方的繪畫來比較的話,傅抱石和李可染是印象派,而石魯就是高更和梵高,起到曆史的轉換的作用。雖然兩者的時代背景有所不同,但是自由的狀態,和對藝術的感悟,已經在前人基礎上的升華是一樣的。但在我看來,我覺得他們的成就比不上石魯。八大就是縱橫氣,在文人水墨畫上做出了升華。石魯因為有西畫的基礎,對色彩的敏感,沒有完全選擇黑白,尤其對社會和生活的熱愛,所以他不會停留在文人畫的基礎上,而是真誠的表達生活中的美,石魯在筆墨,形式,色彩上都表現得很充分,難度都要比他們大的多。石魯積極向上是人生態度很難得,不世俗,不是一味的歌功頌德,這點和梵高很像。這種陽光的心態,是撫平人類心靈創傷的良藥,是人類需要的,他會產生和諧之美,從思想境界來說要比他們高的,真誠的情感和齊白石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