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壁畫(前言)(四) | |
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表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好在明代的壁畫創作較多,而且得以保存的也較多。較為著名的有以下幾處:北京法海寺壁畫位於北京西郊翠微山麓,建於明代正統四年(1439)。現存大雄寶殿壁畫繪有天龍八部、十八羅漢、鬼塚等圖像,行列龐大,互相呼應;yabo22官网 服飾華麗,線條流暢,色澤鮮美;佛龕背後有水月觀音、文殊菩薩等,頭頂有飛天,yabo22官网 形象高1.6米。使用鐵線描,一氣嗬成,用重彩方法設色,局部服飾、兵器使用瀝粉貼金,使畫麵形成金碧輝煌的效果。 雲南麗江白沙壁畫主要繪製於明代,有少部分為清代繪製,有三百餘年的曆史。原有壁畫分布於多個佛寺或道觀中,現有壁畫隻遺存於白沙鄉的四處寺廟,統稱白沙壁畫。璃璃殿見於明初,主要內容是主尊和二脅侍、菩薩眾弟子等,繪畫風格融合了密宗和漢地壁畫的特點。大寶積宮壁畫上有“萬曆十年(1582)”等題記,大寶積宮取名出自《大寶積經》。整壁的壁畫是麗江壁畫最大的一幅,題材是主尊無量壽如來聚集聖眾說法的場麵,氣勢磅礴,yabo22官网 形象一百餘尊。大定閣建於萬曆年間,於清代乾隆年間重修,並補繪了一部分壁畫,主要繪畫了藏傳佛教密宗的“樂運雙修”題材,融入了密宗的三麵八臂觀音,以及道教仙真形象。麗江壁畫的風格比較獨特,壁畫家來自於漢族、藏族、白族等地區,他們共同合作,繪出了中國壁畫史上的一朵奇葩。除了直接描繪在牆壁上的壁畫以外,作為一種張掛形式的壁畫,我們有必要提一下“水陸畫”。水陸畫是佛教寺院內舉行儀式時懸掛的一種宗教題材的繪畫,而儀式本身被稱為“水陸道場”或“水陸法會”、“水陸齋會”。水陸道場起源於印度,據佛經典籍記載,佛祖的弟子阿難曾夢見餓鬼向他乞食,所以阿難設水陸道場這種儀式,救度所有的餓鬼。中國最早的水陸道場可追溯至南朝,水陸畫隨之發展起來,到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保存完好的當屬山西寶寧寺水陸畫。寶寧寺位於山西省右玉縣,據大同市120公裏。有碑記稱其為明代成化年間所建(1474年),清代康熙年間重修。寺內珍藏有共計一百三十九幅的水陸畫,以絹為地,描繪精細,花綾裝裱,高120厘米。水陸畫的內容是關於神佛鬼魅、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目的是以藝術化的形象來感染人,使人們了解善惡,接受佛教教義,成為宗教信徒。還有少數畫麵所反映的內容是現實生活題材,宣揚因果報應。 從三國時期曹不興開始,許多著名畫家都參與壁畫創作,如顧愷之、陸探微、曹仲達、閻立本、吳道子等等。五代、兩宋以後,道釋yabo22官网 畫不被畫家所重,山水花鳥開始盛興,而南宋以後,山水畫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所以前輩古人們所繪的宗教壁畫很難見到本來的麵目。大量的寺觀壁畫都由民間畫工所繪製,他們大部分都是依據上輩傳下來的粉本進行繪畫,有時會加進去一些創造的因素,這樣代代相傳,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出其傳承脈絡。這種由多幅立釉組合而成的通景出自兩宋,元、明以來又有所發展,其目的主要是便於攜帶、易於保存,可以掛到牆壁上。山西省由於古代寺廟遺留較多,所以也有很多水陸畫被保留下來,晉中、晉南的一些寺院均有收藏,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至初十,都在舉行水陸道場時懸掛三天,寶寧寺的水陸畫保存最為完好,畫麵的藝術水平也最高。 寶寧寺水陸畫所麵寫的yabo22官网 成分複雜,刻畫入微,出佛經故事yabo22官网 以外,還有帝王、孝子、賢婦、烈女、九流百家等。作者對不同身份的yabo22官网 都予以詳細刻畫,男女老少、正邪美醜,都表現得恰如其分。如帝王、貴妃的形象都體現出端莊、華麗,色彩豔麗;而武士則突出其威猛、強悍;僧道形象虔誠、恬淡。對現實中的yabo22官网 描繪更加生動,士農工商、販夫走卒、醫卜九流,其yabo22官网 身份明顯,職業特點一望便知,說明作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致。畫麵采用挺拔堅柔的線描造型,服造衣紋流利婉轉,古人稱之為“高古遊絲”描。但菩薩的形象描繪比較單一,難免千人一麵。其它形象富於變化,顯現出不同身份yabo22官网 的不同性格特點,很好的表達yabo22官网 的內心活動。水陸畫的yabo22官网 著裝為明代製度,無清朝裝束。設色亮麗,慣用大紅大綠,畫中白線均用蛤粉描繪,具有明代yabo22官网 畫的風格特點。 壁畫的裝飾性其實就是對建築的適應性,因為建築是壁畫存在的基礎。建築的功能、建築的風格甚至建築所使用的材料,都左右著壁畫的內容和形式,它應該始終與建築相適應。從這個角度上講,壁畫創作的自由度是有限的,它不能獨自地強調個性,它所麵對的是某些特定的空間。著也是壁畫在很長一個曆史時期不為文人畫家所重視的原因。 清代壁畫遠不及前代發達,但它們存在的範圍卻更加廣泛,所使用的工藝材料也更加多樣化。寺觀壁畫比較有價值的如北京的夕照寺、平遙的鎮國寺、張掖的大佛寺、陝西的靈武四、泰安的岱廟以及拉薩德羅布林卡等等,遍布全國各地的道觀、祠堂、會館等建築內也都保留有大量壁畫。清代還比較注重普通住宅的壁畫裝飾,如江南私家園林的壁麵裝飾、山西商人私宅的磚雕壁飾、徽州民宅的壁飾壁畫等等,題材豐富,製作精細。戲台、官衙等公共場所也有大量的牆麵裝飾,如江西安福三官堂戲台,畫有花鳥、山水,還有戲曲yabo22官网 ,有道光五年(1825年)的題記;浙江武義延福寺,建於元代,壁畫為明末清初所繪製,有明顯的民間風格,樸素大方,也不失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清代寺廟壁畫裏最常見的是門神,民間住宅一般不是直接畫上去,而是在門上張貼木版年畫。門神所表現的是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高大威武,具有威懾力。 從中國壁畫的整體發展上看,清代壁畫走向衰落,社會對繪畫裝飾的關注不再放在寺廟,壁畫的目的主要是起單純的裝飾作用。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國時期的壁畫則是個特例,其政治宣傳目的非常明顯。在南京市堂子街的東王楊秀清官衙內有許多壁畫,現在還保留了十幾幅,其中有描繪戰爭時期的江防望樓也有山水亭台、花鳥鹿鶴等等。安徽績溪曹氏支祠內的壁畫,直接反映太平軍攻城的場麵和太平軍行進圖,軍旗招展,殺聲震天。金華太平天國侍王府壁畫,繪有雲龍、鬆鶴、山水等;宜興太平天國輔王府壁畫描繪了當時農村的生產勞動情景,平和安樂;蘇州太平天國忠王府壁畫,內容有山水、動物、彩繪圖案等;此外,在浙江紹興、江蘇南京、江寧、金壇等地方都留有太平天國的壁畫。太平天國時期,大量的壁畫描繪了戰爭的記錄,為後人了解和研究太平天國的作戰情況提供了形象資料;而花鳥、山水、圖案裝飾等壁畫,繼承並發展了民族壁畫形式的優良傳統,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讚揚革命、鼓舞士氣。 西藏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大大小小的寺廟遍布全藏,從8—9世紀以後一直興盛不衰,而每座寺廟內都有為數眾多的壁畫和唐卡。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是西藏最宏偉的古代建築。十七世紀,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每間佛堂幾乎都飾有精美的壁畫。據統計,從走進布達拉宮到曲結卓普(布宮最早的岩洞遺址),這之間就有六百九十八幅壁畫,可見其規模之大。後來的曆世達賴對布達拉宮都有所修建,使之更加壯美,現今的建築形製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固定下來的。十三世達賴與1933年去世,三年以後為其建造的靈塔及建築完成,大殿四壁繪有達賴生平的壁畫,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908年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在北京與之會麵的場景。 清代末年至民國時期,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加之國內的軍閥混戰,使國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停滯不前。作為建築裝飾藝術的壁畫也隨之走入沒落,幾乎形成了一個空白的階段。但“畫壁”的藝術形式卻沒有消失,一直以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民間流行著。 新中國建立以後,各種藝術門類都得到了保護和發展。壁畫藝術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時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普及,使之達到時代的高峰。壁畫的勃興與當時的政治宣傳需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工農業飛速發展的實際情況下,急於求成的心態導致了各行各業的浮誇。壁畫的普及被看成是建國後,繼年畫、連環畫創作革新以後的又一個新舉措,被作為群眾性“運動”得以空前重視。大批畫院的職業畫家、美術院校的專業教師深入到農村、廠礦企業、部隊,一邊參加生產勞動,一邊為所在地農村或工廠繪製壁畫,另外他們還肩負著輔導工人、農民、戰士學習繪畫的重任。在美術界興起的這場活動被稱為“新壁畫運動”。由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牽頭組織的群眾性壁畫運動,從現存的報刊文章的記載上可以看出其成效,政治掛帥、黨委領導的前提下,河北昌黎縣的一個公社,用了三天時間,創作出164幅壁畫。當時的選委宣傳部所下達的任務是:用12天時間搞突擊,共畫出壁畫6萬5千幅,實現壁畫縣。全國許多省、市都提出了自己的創作目標,如湖南提出創作作品35萬幅湖北提出的計劃200萬幅,而江蘇邳縣在一個月內就由農民自己繪製壁畫2萬幅,甘肅的平涼專區在山溝裏畫了151萬幅壁畫,公路兩側築起壁畫牆, 延綿720裏。 壁畫運動這種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形式,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文革時期以大批判為主要內容的美術創作的組織方式,強調群眾性,提倡廣大工農兵參與創作。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把全國人民都卷進了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美術界也不能例外。壁畫運動逐漸被工農兵的創作高潮所替代,出現了以戶縣農民畫、陽泉工人畫為代表的美術創作隊伍。盡管如此,壁畫這種形式也一直被利用著,以簡陋的製作為政治宣傳服務。會堂、機關、賓館等建築的牆麵裝飾除了政治性標語口號以外,手書體的毛主席詩詞有較好的裝飾效果,再就是以毛澤東詩意為題材創作的山水畫,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當屬傅抱石和關山月共同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山水畫以壁畫的形式裝飾在人民大會堂,之後又有李可染的《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張憑的《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等等。這類風格的作品一時間成為典範,被大量模仿、複製,並到處張貼。 政治掛帥的指導思想控製壁畫創作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結束,“文革”結束後才開始了新的轉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壁畫走入了新的曆史時期,出現了以首都機場壁畫群、北京地鐵壁畫群為代表的一些新作品。繼此之後,全國各地紛紛創作了大批壁畫,並湧現出來在不同方麵有突破的壁畫藝術家。 首都機場壁畫群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率領四十多位畫家以及部分學生參與創作、繪製完成的。這些壁畫不僅在表現形式、造型風格方麵有重大突破,在材料運用商業進行了多種嚐試,為二十世紀末期至今的中國壁畫創作開辟了一條新路。《哪吒鬧海》的作者為張仃,取材於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一段故事,表現哪吒與四海龍王搏鬥的場麵。畫麵以對稱式的構圖結構,中心yabo22官网 占據了主要位置,海浪的波紋富於裝飾性,借鑒了傳統民間美術的一些造型特點,形象誇張、造型稚拙,色彩濃重,工筆描繪。《森林之歌》的作者祝大年原是一位陶瓷藝術家,早年留學日本。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中斷了陶藝創作二十餘年,但他旋即轉入工筆重彩,繪製了大量習作和創作,這幅大型重彩壁畫的創作是他一直從事重彩畫探索的集中體現畫麵表現雲南西雙版納熱帶森林的自然風光,滿目蒼翠衝擊著觀賞者的視覺,萬木爭榮、百鳥齊喧,體現出春回大地的主題,這幅畫的創作,是藝術家被從創作禁錮中解放出來後心態的象征性表現。《巴山蜀水》由袁運甫創作,作品以平遠構圖方式,全景畫似的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色彩清新雅致。《潑水節》曾因為畫麵中有女裸體的背影而倍受爭議,完成後被用木板封上,這種荒唐的做法在文革中屢見不鮮,是以在“文革”剛剛結束的幾年後再有類似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潑水節》以yabo22官网 為主,作者曾長期生活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有豐富的創作積累,在傳統yabo22官网 畫的基礎上借鑒西方現代繪畫,使中國畫的yabo22官网 造型形式有了很大的轉變。另外,還有《科學的春天》、《玉蘭花開》、《蘇州水鄉》等等風格、題材多樣的壁畫,對中國壁畫藝術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壁畫走向了多元化的發展之路。隨著大量風格獨特、設計精美的建築的出現,壁畫藝術家們更加重視壁畫與建築、壁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新材料的使用也給觀賞者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中國壁畫正以它獨有的形象自立於世界壁畫藝術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