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頭條 
蘇士澍成都推廣漢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發表日期:2016-03-24 11:15: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被閱讀[3203]次


著名書法家蘇士澍成都推廣漢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蘇士澍

著名書法家蘇士澍成都推廣漢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蘇士澍寫下對青少年的勉勵之言。



  (客戶端記者 曾潔)中國的漢字有多少種字體?筆畫最多的漢字怎麼寫?青少年如何寫好中國字?3月20日下午,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做客四川博物院,他以“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為主題,呼籲青少年以寫字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個性氣質,世代傳承漢字文化。講座結束後,他還為青少年點評作品,並贈送了100本漢字體驗書籍。

  蘇士澍曾在北京的中小學做過觀察實驗,孩子們起初學習書法的時候,常常將墨汁塗抹在臉蛋、書本上,練字一個小時之後就如坐針氈。但是一個月之後,孩子們在練字的過程中學會集中注意力,上書法課的教師最為安靜。孩子們為何會出現這種變化?“寫書法的過程中,精神一不集中,字要不就寫粗了,要不就寫細了,即使字都寫好了,整個外形也可能不好看。孩子們拿著軟筆,蘸著稀墨,在硬紙上寫字,左右腦的注意力同時集中,再沒有比寫字更能培養注意力的方式。”蘇士澍的講解讓青少年及家長若有所悟。
 

著名書法家蘇士澍成都推廣漢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蘇士澍指導小朋友寫好漢字。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青少年書法進課堂工作,在他看來,讓青少年從小接觸書法、親近書法,並不是要培養多少書法家,而是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無形的種子、紮下牢固的根,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何如此重視青少年學習書法?源於他在北京一所中學的見聞。他曾在這所中學的課堂上隨機提問時發現,高達80%的孩子家裏有鋼琴,而有筆墨紙硯的孩子僅占7%。課後他和孩子們在一起交流時,不少孩子電子設備玩兒得很溜,但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現象。

  目睹了青少年書寫能力的退化,他從2009年開始倡導,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寫好中國字。在講座現場,他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在座的青少年,“家中有筆墨紙硯的小朋友請舉手”,一雙雙小手高高地舉起。他欣慰地笑了,勉勵學子保持對書法的興趣,勤於練習,並呼籲家長,“給孩子布置一間書房,當孩子們寫字的時候,請不要看電視”。

  當天下午,不少孩子帶著自己的書法作品來到現場。年僅9歲的孫一博率先舉手,他抱著耗時一月學成的《顏真卿多寶塔全碑文》,請蘇士澍點評。蘇士澍從筆法、結構等方麵進行賞析,隨後中肯建議“不要把田字格裏寫滿,寫個八分就夠了”。
 

著名書法家蘇士澍成都推廣漢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蘇士澍點評孫一博作品。


  此次來蓉除了推廣漢字之外,蘇士澍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計劃與四川博物院合作,著手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漢字體驗館”,建成一所“漢字的迪士尼樂園”。他透露,此前在北京建成開放的中華世紀壇漢字體驗館,用“樂在知字”、“樂在感字”、“樂在玩字”、“樂在寫字”4個區域,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體驗漢字的妙不可言。他期待川博不僅要結合館藏文物的特色,做出麻辣味的漢字體驗館,還要利用“大篷車”流動博物館的優勢,把漢字教學推廣開來。

(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