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頭條 
劉奇葆在中國書協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式的講話
發表日期:2015-12-09 00:29:00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 被閱讀[2377]次


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二○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 劉奇葆

各位代表、同誌們:

       今天,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書法界的一次盛會,也是文藝界的一件大事。在此,謹向大會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代表和全國書法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書法事業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書法工作者是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書法創作日益繁榮,優秀作品不斷湧現,交流展出十分活躍;書法教育廣泛開展,普及程度和專業水平不斷提升,書法熱持續升溫;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老、中、青梯次銜接,湧現出一批造詣深、影響大的書法名家;書法理論研究不斷深入,一些頗具學術深度和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為書法藝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總的看,我國書法事業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不久前,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講話全文公開發表,中央出台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召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對文藝工作作出全麵部署,文藝界備感振奮、備受鼓舞。繁榮發展書法事業,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揮毫運筆傳承文化基因,飽蘸濃墨書寫時代風骨,努力攀登書法藝術高峰,推出更多力透紙背、有精氣神的經典大作,讓書法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大放異彩。

       下麵,我就如何弘揚和發展書法藝術談幾點意見,與書法界的朋友們共勉。

 

一、書中有“文”,就是要傳承中華文化根脈、弘揚獨特藝術價值

       書法是以漢字書寫為基礎的獨特藝術門類。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從古至今不斷發展、一直使用的文字,具有強大生命力。魯迅先生說,漢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書寫漢字的書法藝術,正是依托漢字的“三美”,集中體現和承載著中華文化之美。從殷商甲骨、周代鼎文、秦朝小篆,到兩漢隸書、魏晉行草、六朝刻石、唐朝真楷,以至宋、元、明、清曆代的名家手跡,經過漫長的曆史沉澱,書法不僅成為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同時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和精神載體,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產生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並對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書法作品中最常見的詩、詞、曲、聯,字體書體的行款格式、稱呼儀禮、品鑒理論,甚至筆、墨、紙、硯,都有許多講究,這裏麵都是文化。曆史上的書法大家,大多是文化大家,他們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歐陽中石先生曾有“文心書麵”之說,所謂“文心”,就是中華文化,就是書法的內在本質。可以說,書法在展示漢字之美的同時,高度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展現著中華美學風範,構建起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審美藝術世界,成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大力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以筆墨形象展現中華氣度,以精品力作闡釋中華美學,讓古老的書法藝術煥發出奪目的光輝。這是當代書法工作者重大而光榮的曆史使命。

 

二、書中有“道”,就是要遵循書法藝術規律、彰顯時代精神氣象

       曆代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都是體悟當下、觀照時代的產物。曆史上的書法大家之所以成就卓然,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善於感受時代的氣息,並將其深深融入書法創作,形成獨有的時代精神氣質。比如“魏晉風度”,反映在書法上就是飄逸灑脫,即興而書、率意而為;比如“盛唐氣象”,反映在書法上就是大氣包容,熱情豪放、從容自信。清代書畫家石濤也有“筆墨當隨時代”的觀點。可以說,“翰墨載道”“書以載道”一直是中國書法的優良傳統。當前,我們正處在氣象萬千的壯闊時代,13億中國人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弘揚時代精神是當代書法藝術的“大道”,今天的書法工作者肩負著書寫偉大時代精神氣象的曆史重任。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自覺站在時代高處,走在時代前列,觀照當下火熱實踐,深刻領悟中華大地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時代風貌,深切感受中華兒女追求美好未來、實現光榮夢想的豪情壯誌,書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筆墨高峰。體悟當代要建立在禮敬傳統的基礎上。衛夫人學鍾繇、王羲之學衛夫人、王獻之學王羲之,書法藝術就是在一代代傳承中不斷發展進步的。曾經一段時間,書法界出現一種試圖完全背離傳統、徹底拋棄傳統的現象,應該說,這不是書法正途。要適應當代審美要求,在傳承書法藝術最基本的章法規律和美學精神基礎上,努力創新發展,提升藝術品格,形成鮮明個性,煥發書法藝術新的中華風度、中華風骨、中華風韻。

 

三、書中有“人”,就是要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煥發藝術生命力

       書法是大眾的藝術、生活的藝術。盡管在現代社會,鉛筆、鋼筆、電腦鍵盤等代替了毛筆,書法的實用功能減弱,但書法的群眾基礎仍然很廣,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日益凸顯,在大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終不可替代。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對美的追求更加熱切,這為書法藝術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書法界麵臨一個重大課題,就是相對電影、戲劇、舞蹈這些形象化故事化強的藝術門類而言,書法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大眾、服務人民?書法作品僅僅掛在展館展出是不夠的,僅僅用來裝飾廳堂、裝潢家園也是不夠的。書法作品既要“養眼”,更要“走心”,使人們產生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沒有情感的注入,書法就會淪為冰冷的技術。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寒食帖》,不僅字好,而且情深。廣大書法工作者要滿懷對人民群眾的深情,不斷創新書法藝術服務人民的手段和渠道,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欣賞書法、習練書法,更好地通過書法陶冶情操、滋養心靈。同時要看到,火熱的社會生活是所有藝術門類創新創造、繁榮發展的源頭活水。書法史上有一段佳話,“草聖”張旭平時就注意觀察生活,在看了公孫大娘舞劍之後,從中悟到了書法創作的靈感,因此筆力大進。廣大書法工作者要積極投身“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從群眾的豐富實踐中汲取靈感,從自然的千姿百態中感悟意象,推出更多書法精品。我們正在抓書法進校園活動,希望廣大書法工作者自覺肩負責任,紮實培養新人,不斷夯實書法事業的基礎。

 

四、書中有“德”,就是要追求藝文兼備、德藝雙馨的藝術人生

       古人雲,字如其人、字不瞞人。書法與人的境界緊密相連,觀賞書法作品,往往能看到書寫者的風度、人品。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劉熙載說:“寫字者,寫誌也”。人品決定藝品,立藝先要立德。書法家隻有具備崇高的人生境界、樹立遠大的藝術追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鑄就大家風範。啟功先生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堅淨居”,自號“堅淨翁”。堅為堅定、堅決、剛正不阿;淨為清潔、清淨、幹幹淨淨做人做事。他寫書法不計報酬、視名利為鴻毛,多次捐資希望工程、讚助失學兒童,自己卻始終過著粗茶淡飯、布衣土鞋的簡樸生活。這就是大家風範。曆史上有名的奸臣蔡京、秦檜、嚴嵩,單從書法技藝上也有一說,但沒有人把他們當成書法大家來尊崇。可見曆來對書家的評價,德是一條硬標準。由於種種原因,當前書法界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有的心浮氣躁、自我炒作,有的急功近利、沽名釣譽,把書法藝術隻當作賺錢牟利的工具。這都有損於書法家隊伍的形象,不利於書法事業的健康發展。廣大書法工作者要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秉持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堅持以德培藝,追求德藝雙馨。前段時間廣播中有一則公益廣告,倡導“寫端端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我聽了很有感觸。它既表明了我們書寫漢字應有的態度,也說明了做人的原則。作為書法家,更要把寫字與做人有機結合起來,重品行修養、守道德底線,樹君子之風、養浩然正氣,實現人生境界與藝術境界的共同提升。

       中國書法家協會是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係廣大書法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要認真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履行好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創新思路機製,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發揮在書法行業建設上的主導作用,推動書法事業健康發展。要堅持重心下移,大力支持基層書法組織,廣泛開展群眾性書法活動,加強與社會各方麵的聯係合作,促進書法藝術的普及與提高。要延伸聯係手臂,創新服務方式,力爭把體製內體製外的書法工作者都納入工作視野、工作體係,把中國書協建設成全國書法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

       各位代表、同誌們,繁榮發展書法藝術,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書法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奮力開拓、勇攀高峰,為譜寫書法藝術新篇章、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