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沈周,1427年生,1509年逝世,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啟南,號石田,晚年又號白石翁。生於世代儒生地主之家。但他對科舉仕途極為淡漠,長期投身於詩文創作和繪畫書法。他擅長畫山水,以董源、巨然、黃公望等人為源,畫風儒雅,富有文人的書卷氣。和他的學生文征明並稱為“吳派”兩大家,是明代文人畫“正統”中影響較大的一人。他的畫以筆墨變化出入於宋元名家而享盛譽。他善用粗筆,使中鋒,圓潤挺健,厚重凝煉。也有青綠工致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他的一些山水畫,在構圖上很有獨創性。沈周又能畫花卉雜畫,多小幅寫生。名重於明代中葉畫壇,後人把他和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廬山高圖》,紙本設色。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沈周為慶賀其師陳寬七十六壽而作的祝壽圖。圖畫廬山五老峰雄踞於群峰之上,崇山峻嶺,層層高疊,清泉飛流直下,由下一高士籠袖觀覽美景。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筆幹渴,為沈周仿王蒙畫法的傑作。 藝術特色: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yabo22官网
,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係。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麵,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作品流傳: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於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臥遊圖》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東莊圖》、《牡丹》軸,此畫作於 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傑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麵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閑,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於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煙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傑作。此外,台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如能親眼觀賞 到這些作品,既可得到極佳的藝術享受,又能了解沈周的作畫特點,有助於分辨真偽。 市場行情: 海外藝術市場偶爾會出售沈周的作品,一當出現,必然引起轟動,引致買家競爭。1991年11月藝術品拍賣季節,世界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都推出了沈周作品,首先由蘇富比在26日拿出一幅繪畫作品《釣雪圖》手卷,以8.8萬美元成交。兩天後佳士得推出兩幅書法作品,一是《山水書法》,十六開冊頁,以6.5萬美元成交;二是《憫日長短句》手卷,以2.8萬美元成交。可以看出,沈周的書法作品價格低於其繪畫作品,但又高於其他書家的作品。 由於沈周的書畫極為珍貴,所以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市場極少能見到其作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