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訓 李思訓,651年生,716年逝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代書畫家。字建,作建景。宗室,孝斌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封彭國公。李邕碑稱“雲麾將軍”。工書法,尤擅畫山水樹石,筆力遒勁,格調細密。好寫“湍瀨潺涭、雲霞縹緲”之景,金碧輝映為一家法,鳥獸草木皆窮其態,還常用神仙故事來點綴幽曲的岩嶺。這種以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山水畫,富有裝飾性。源於隋代展子虔,繼承發展了六朝以來以色彩為主要的表現形式。朱景玄說他“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明代董其昌推之為“北宗”之祖。唐代張彥遠說:“山水之變始於吳(道子),成於二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之畫風為後代金碧青綠山水者所取;子李昭道亦擅山水,創畫海圖。人稱他們父子為“大、小李將軍”。畫跡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1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存世作品有《江帆樓閣圖》軸。唐代。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圖繪長鬆秀嶺,翠竹掩映,山經層迭,碧殿朱廊,江天闊渺,風帆沂流,著唐衣冠者四人;山石青綠,有簡單斫筆,安歧評謂“傅色古豔,筆墨超軼”。此畫用筆工整,設色豔麗。表明山水畫到此時已趨成熟。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玄宗開元年間,諸衛將軍李思訓,和他的兒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畫得一筆絕妙的山水畫,當時人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父親李思訓的山水畫,格調高雅,風格奇特。他畫的山川河流,不論是構圖運筆都絕妙無比,畫鳥獸草木都是他的拿手活兒。兒子李昭道所畫的山、水、鳥獸,失之於繁巧。不論是構思,還是筆力,都趕不上他父親李思訓。天寶年間,玄宗皇帝召見李思訓,讓他繪製大同殿的壁畫和影壁。畫完後的第二天早朝問事時,玄宗皇帝對李思訓說:“你在影壁上繪畫的山川,昨天夜裏聽到了流水聲。你真是筆能通神的高手,位居當今國內山水畫的第一位。”父親李思訓的畫可稱為精妙的藝術品,已經達到山水畫的極至。兒子李昭道的畫可稱為美妙的藝術品,也幾乎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