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枳楊府君神道闕
發表日期:2006-07-01 00:05: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982]次

> 三國兩晉書法 枳楊府君神道闕

全稱《晉故巴郡察孝騎都尉枳陽府君之神道闕》。東晉隆安三年(399)十月刻,隸楷之間,7行,行7字, 共43字。清末在四川巴縣出土,曾為端方所有。三國、魏晉時期是書體由隸變楷的轉變時期。由於此期流傳碑刻不多,故此闕很為世重。它同《穀朗》等碑都是考察隸楷之變的實物資料。

《廣藝舟雙楫》列此碑為“妙品下”。並謂:“《枳楊府君》體出《穀朗》,豐茂渾重,與今存鍾元常諸帖體意絕似。以石本論,為元常第一宗傳。”又說:“筆法之佳,固也。考其體裁,可見隸楷之變……真魏晉之宗風也。”

此評可能有過譽之處,但考隸楷之變是對的。此闕因距中原地區較遠,書法中較多的保留了隸書筆意,而體勢已由扁變方、變長,筆畫也由長變短,寫法則由隸書的莊重含蓄變得輕快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