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筆點畫的節奏
書法線條在紙上運動的形式不是平拖直劃胡抹而就的,而是富有節奏韻律變化的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的運動,在筆情墨韻中激蕩著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滲透進了強烈的音樂節奏性。
曆代書法家們是敏感而富有樂感的,他們已經注意並探索了書法與音樂的相互聯係,變化通融之處。唐·張懷灌在《書議》中把書稱之為“無聲之音”。虞世南在《筆髓論》中也認為書法有似於音樂演奏,“鼓瑟綸音,妙響隨意而生。”項穆在《書法雅言》中也把運筆書寫譬之“撫弦在琴,妙音隨指而發。”那些運動著的點畫線條在節奏上時輕時重、時疾時徐,在旋律上或抑或揚、或頓或挫,都顯示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訴諸人的視覺。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運筆點畫秀逸,線條韻致流麗,猶如一首恬淡柔美、流暢飄逸的田園交響詩。“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是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細察整幅《蘭亭序》的運筆輕捷婉約,線條抑揚和暢。而同樣是王羲之所書的《喪亂帖》,運筆點畫凝重疾澀,線條氣韻頓挫強烈。特別是第一行“羲之頓首,喪亂之極”,運筆是何等的持穆遒勁,節奏是多麼的深沉頓抑,好象一首如泣如訴、凝重沉鬱的悲哀交響曲,從而把作者的情感流瀉在宣紙上,猶如音樂從自然音響中抽出純“樂音”那樣。
書法線條形式美的輕重徐疾、抑揚頓挫需要藝術的組合,使之互為協調和諧。“一般地說,和諧起於差異的對立,因為‘和諧是雜多的統一,不協調因素的協調’,(引裴安的話)畢達哥拉斯派也說,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統一,把雜多導致統一,把不協調導致協調。”(《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書法線條也必需具備這種把輕重徐疾、抑揚頓挫之間對立的因素使之和諧協調,呈現那種音樂旋律般的變化感。鄭板橋的書法可謂是頗為典型地體現了這一特點,他把篆、隸、楷、行、草雜糅在一起,輕重徐疾變幻奇妙,抑揚頓挫此起彼伏,那種奇逸之趣,超脫之思躍然紙上。以多變的筆情墨韻交織成一首豐富生動的樂曲。那些以楷書點畫、隸書波磔所出現的重筆、澀筆,時而使人如聽大江東去,跌宕激越;那種以行書、草法所出現的轉折起伏,使人似聽小橋流水,悠然輕盈。因此,綜觀鄭板橋的這些書法,使人感受到“視覺音樂”的美感,富有節奏旋律。即使在工穩的楷書中,也依然蕩漾著節奏韻律感。如禇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