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書法美的本質屬性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226]次

書法美的本質屬性

    我們在上一節肯定了書法藝術是以表現為主的這一特性後,再來探討書法美的本質屬性就較為明白了。既然書法藝術的物化形態是線條,而線條是構成文字符號的材料。那麼,線條與文字這些特征就規定了書法美的本質屬性:是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

    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作為書法美的本質屬性,就是說線條在書法中不是直接地反映形象,描繪各種事物,它隻依靠文字線條的藝術組合要求去書寫,從而產生美感。可見它隻是代表一定概念的約定俗成的符號。張懷灌在《書斷》中指出“善學者乃學之於造化,異類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然。”從“依類象形”到“異類而求”,這個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也是書法線條發展的邏輯規律。書法美的抽象本質屬性較鮮明的表現在外在與內在二個方麵。書法線條在表現外在的具體事物時,是提煉、集中、概括,是對原物形象高度的抽象。如日、月、鹿、鳥等字在最初的甲骨文、金文中還是帶有摹擬的形式,而後在隸書、楷書中,就不再帶有摹擬的意念,而是抽象的線條組合運用。書法線條在表現內在的思想感情時,也是訴諸、變彙、通融,是對思想感情內在的抽象,而不能象小說、戲劇等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場傾向。正因為書法線條在邏輯發展過程中擺脫了外在與內在的束縛,從而獲得了相對的自由,從一元化(依類象形)走向多元化(異類而求),書法線條的抽象性也就獲得了更大的豐富性、普遍性與概括性,由此可創造出千形萬態變幻無窮、深邃內蘊的書法美來。康定斯基在解釋抽象藝術時曾說:“抽象藝術離開了自然的‘表皮’,但不是離開它的規律。請允許我說,那宇宙性的規律。”“抽象畫家接納他的各種刺激,不是從任何一自然片段,而是從自然整體,從它的多樣的表現,這一切在他內心裏累積起來,而導致作品。這個綜合性基礎,尋找一個對於他最合適的表達形式,這就是:‘無物象’表達形式。抽象的繪畫是比有物象的更廣闊、更自由,更富內容。”盡管康定斯基這段話是對抽象畫所說,但對於理解書法美的抽象性還是有借鑒作用的,即書法線條離開象形自然的“表皮”趨向“無物象”的表達形式後,抽象線條的本身就比象形線條的本身內容更廣闊自由。這種情況在行書、特別是草書中就更突出,試看張旭、懷素的狂草,在那回旋曲折、暢達連貫的筆墨線條中,使你看到既象“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象“恍恍如聞神鬼驚,時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