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北京書法史料選輯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4: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526]次

作者:袁其微 駱建宏

黃帝史臣倉頡造字說

文字是曆史的產物,是人類進入文明史階段的產物。在文字產生之前,人類生活中的主要交際工具是有聲的語言,但是語言要受一定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因此,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僅以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把語言記錄下來,傳達給生活在不同空間和時代的人們。於是書麵語言——文字即因社會的需要誕生了。作為中華民族通用的漢字之產生與發展,應當說是經曆了更為複雜的曆程。據專家推論,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曆史。迄今發現形成體係的早期漢文字——殷商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可以想見漢字的萌芽時期,一個字一個字的創造,到形成體係,可以較完整地記事、記言,一定經曆了漫長的歲月,至少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關於最初創造漢字的傳說甚多,其中最普遍的是黃帝史臣倉頡造字,雖為傳說,書史中屢見於文獻,不能說毫無根據,因為文字產生以前的曆史,隻能靠傳說存世。關於黃帝的傳說,分布甚廣,今山東、山西、河北、陝西等地,都流傳有黃帝活動的事跡,其中也涉及到今北京地區。《史論·五帝本紀》雲:“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又雲黃帝曾邑於“涿鹿之阿”,此涿鹿在什麼地方,據《史記集解》和《史記索隱》中所提出的看法,均認為在“上穀”,而古代的上穀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也就是說黃帝曾在這裏居住過。

據唐代杜佑撰的《通典·州郡》記載:“秦滅燕,以其地為漁陽、上穀、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北宋樂史編著《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幽州》中也說:“始皇滅燕,置三十六郡,以燕都(薊城)及燕之西陲為上穀郡”。清代學者全祖望在《漢書地理誌稽疑》據《水經注》記載,認為秦置燕都五郡,皆燕舊置以防邊也,漁陽四郡在東,上穀在西。(詳見《北京通史》一卷P131)

這個地方既是秦漢時期郡國的邊防重地,又是北方民族矛盾集中,經常發生戰爭的地區。匈奴經常在此地侵入或被擊敗退出。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原六國貴族及地方豪傑亦乘機而起,紛紛建立反秦割據武裝,“上穀卒史韓廣曾率兵北略燕地,並曾自立為燕王。”有關黃帝最著名的傳說,是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及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阪泉,地名,漢代屬上穀郡,其地在今河北懷來縣東部及京郊延慶縣西部一帶。今延慶尚有阪山、阪泉村,當地有一泉稱“阪泉”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