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關於代表作的思考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076]次

張海的名字,書法圈裏的人怕沒有不知道的,許多愛好書法的"票友"以及搞書畫收藏的朋友,對他也是耳熟能詳。不久前,張海先生應邀來講課,使我們有機會領略其人其書。

張海先生頭上有一串頭銜,可讓我們對他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省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副主任,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有這一串"顯赫"頭銜的張海先生,來到德州這個小城,卻沒有居高臨下,沒有自命不凡,沒有好為人師。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舉止閑雅,言語衝和,淡泊平易,不驕不矜,悠悠閑雲去,翩翩野鶴來,似一個逸世的隱者,有中國幾千年傳統文人的風範,高山景行,令人欽慕。

張海先生是久已成名的藝術家,他的融合漢簡、行草筆法的隸書,獨具麵目,享譽書壇;他的小行草在第五屆全國書展一鳴驚人,震動書壇;他的一筆草別辟蹊徑,獨步天下;他的圖文並茂、"自說自書"的《張海新作選》最近麵世後,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廣泛好評。

張海先生的《張海新作選》出版後,沈鵬、孫其峰分別寫長信給他,盛讚向以隸書為主流書體的他在行草書上的突破,甚至認為他是"行草第一,隸書第二"。 徐青藤自稱書第一,畫第二;文第一,詩第二。齊白石也給自己的詩書畫印排過一二三四。這也算中國文人的風雅習慣。張海先生自謂"書法第一,沒有第二"。-- 一技之成,當盡畢生之力,書法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執著追求、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

未識張海時,久慕他的書名;認識他、了解他,知道了他的一些做人的細節、故事後,他的人格魅力卻比書法魅力更加吸引了我。感覺整個張海,我認為應該是"人第一,書第二"。 0張海性格內向,不事張揚;甘於踏踏實實做事,不喜出頭露麵。身為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的他,對工作不憚其勞,在媒體上"露臉兒"的事,卻總是往後站。如今他已年近耳順 ,接受記者采訪,有時竟還臉紅!赤子之心,可敬可佩。

河南書協扶持一百名年青作者每人出一本書法作品集,張海帶頭為每人寫一幅作品收入集中,以利出版。

作為功成名就的書家,張海不顧身份,在香港與七八位學生一起成功舉辦了師生聯展。他不但負責組織、聯絡,解決在香港的場地、費用問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