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當下美術史研究與美術批評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455]次

美術史論教育要為提高國民素質服務
任道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教授、中國美術史博士生導師)
作為美術史論教育工作者,我認為不應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應當有著社會責任感。雖然我們不是救世主,但我們還是有許多事情可幹的,尤其在關注社會上應花些力氣。
美術史論教學在中國的誕生與發展隻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而且發展速度也較為緩慢。隻是最近三、五年才有較大的變化。如除了率先設立美術史論係(或美術學係)的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外,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也相繼增設了美術學係,這無疑是件大好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以發達國家為楷模,爭取經過不懈地努力,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如在平均國民收入、產值、住房條件、小汽車擁有、教育水平等方方麵麵尋找差距,努力追趕。這表明中國人民的省悟與奮發。但是從美術史論教育來進行中西對比者,尚無人進行。其實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物質發展與精神文明是緊密相聯的,二者互補,二者互利,相得益彰。運作好了,就進入良性循環;運作差了,就陷入惡性循環。
我有幸到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與地區進行訪問與講學,西方先進的技術、發達的經濟、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我更注意到這些發達國家的全民美術素質也是相當高的。如美國,幾乎大學都有美術史的選修課,而且都有自己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如日本,東京博物館、京都博物館長年與短期的展覽非常活躍,青少年學子、老年人已成為穩定的觀眾隊伍,而且許多事務叢集的“上班族”也常常在休息日參觀博物館和美術展,對展品評頭論足。而象箱根的雕塑博物館、奈良的正倉院,甚至比當地的楓葉、櫻花還吸引遊客。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內,常常可見中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席地而坐於名畫前,聽著老師的講解,展開熱烈的討論(當然,是輕聲細語的)。相對而言,國內的大學開設美術史選修課者,幾乎寥寥。至於博物館、美術館的參觀者,也遠不及風景名勝;有些美術館往往開幕式就是閉幕式;有的博物館門可羅雀,經費捉襟見肘,或挪作他用,與所處風景點或茶吧、遊戲房相比,十分寒酸。然而中國的文明史卻有數千年,中國的人口卻是世界第一。
這一切固然是特殊國情所致,但很大程度上卻表明人們文化素質與美術修養的低下。
作為美術史論教育工作者,我認為不應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應當有著社會責任感。雖然我們不是救世主,但我們還是有許多事情可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