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原
從總體上看,當下書法批評呈現出一種駁雜的態勢,書法批評的無序化、混亂化、媚俗化和非理性化、非學術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健康的批評體製。總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包裝式批評。包裝式批評也稱媒體式批評或吹捧式批評。這類批評的批評者大多都不是專業的批評家,而是媒體人士。其具體手段主要是通過召開作品研討會或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對某個書家進行不斷的包裝和炒作。當然這種批評也有批評家的參與,但批評家隻是充當走穴批評家的角色,充當媒體的工具。包裝式批評的典型特征就是商業化、大眾化、市場化、媚俗化和媒體化。其話語特征是典型的媒體式話語和廣告式話語,這種批評基本上不具有學術價值和美學內涵。包裝式批評在文學界、影視界及美術界尤為突出,但近年來在書法界也日益流行。包裝式批評能夠包裝出大腕明星,但包裝不出大家。一個典型例證就是現在被媒體重點追捧的軍旅書家和官員書家。不可否認,中國的軍旅書家和官員書家近幾年確實越來越多,水平也越來越高,但還遠沒有達到值得包裝和誇讚的地步。我真不明白,一些所謂的軍旅書家,看其字看不出哪點好,但為什麼又被捧得那麼高呢?一搞個什麼展覽,這個部那個部這個報那個報的人都一窩蜂地跟去了,我看這不是在看展覽,而是在看其“大將”的“威風”吧。這是近年來書畫界一種典型的媚俗化傾向,而這種媚俗化傾向無疑也在影響著書法批評的正常展開。
二是謾罵式批評。謾罵式批評在文學界更為常見,近年來在書法界也日益流行。文學界有幾個慣以謾罵、專搞人身攻擊的所謂的酷評家,專門挑人家的毛病,專門跟名人過不去。這是一種小人心態,也是一種病態的批評。在中國文壇,餘秋雨、賈平凹、王蒙、張賢亮等人都曾經多次受到過這種謾罵式批評的攻擊。賈平凹就曾經說過,他幾乎每寫出一篇文章,都有同一個人在攻擊他,專門找他麻煩。中國書壇,這種謾罵式批評也比比皆是,如我們經常會在媒體上見到這樣一些無厘頭文字:“那誰誰,字寫得跟狗爬一樣……”、“某某人的字簡直就是張牙舞爪…”這一段時間由賈平凹書法入選中學教材所引來的批評尤甚,報端上展開了對賈平凹的無端攻擊和謾罵。我體會得最深的是對劉正成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