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新時期楷書創作的幾點思考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008]次

新時期楷書創作的幾點思考  
劉勝角

  新時期以來,隨著全國書法熱的升溫,楷書作為五大節體的重要一翼,其創作在不斷地追求與探索中發展進步,從迷茫走向理智,從刻意摹仿走向個性創新,從生硬走向成熟。一方麵要使傳統的精華得到繼承和延續,另一方麵又要克服自身的局限與不足,走出困境與誤區(參見拙文《試論新時期楷書創作的現狀與走勢》《中國書法》雜誌2000年第12期P51),同時要克服甚至抵製各種非藝術因素的幹擾而注入新質,以特有的藝術形態、藝術品格和審美價值立足於
當代書壇。這已成為每一個創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那麼,當前楷書創作界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筆者以為:
  一、要把楷書創作的思考與探索放置在古代與現當代的交彙點上加以考察,尤其要注意當代人觀念的轉變和審美趣味。要知道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人們的審美理想是什麼,審美特征又如何?而楷書創作如何表現個性,又如何兀現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因為時代審美與藝術創作是緊緊聯係的,而藝術個性和風格追求也跟時代審美並不矛盾。同時,時代審美對藝術創作起到指導和促進作用,使藝術創作產生新的追求和新的探索;另外,時代審美也可以製約和調整藝術創作,使藝術創作能夠吻合時代的社會的特征,貼台曆史的前進步伐,例如,頗真卿創立的雄強渾厚的楷書風格,不僅個性強烈,有口皆碑,而且也與大唐盛世“以法治國”的社會特征和“肥勁宏博”的時代審美相契合。
  二、要真正弄清楷書自身的演變發展規律以及各曆史階段的創作狀況,有的放矢。例如,由隸變楷或由草變楷的孕育期楷書有何特征?隋唐高峰期的楷書大家的變法與風格形成有何顯著特點?清代書家在“碑學”思想大旗下又是如何進行楷書創作的,有何成就與缺陷?同時,清代文入寫碑與魏晉南北朝的“民間”寫碑有何本質上的區別等。這些源與流問題的澄清,對楷書創作如何借鑒前人的經驗、吸取傳統的精華、革新變法、張揚個性風格是大有裨益的,它表明了書家們的探索與追求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智的、清醒的、方向明確的。初唐書家歐陽詢之所以“啟三唐奇峻,名高一代”,在於其“初習梁陳時風,得大令展蹙之秘,複師北齊劉瑉,筆力均之瘦挺;其後參學章草,領悟索靖用筆三昧,終於綜合六朝精華,融為楊隋書品。”(朱關田《唐代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