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新見唐《真行法師塔銘》小考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109]次

 唐《真行法師塔銘》近年出土於西安市長安區王莊鄉天子峪村附近,係當地村民掘土所得,現收藏於長安百塔寺內。該塔銘紀年明確、形製完整、書法精妙且內容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是目前所見唐代塔銘中的精品,值得重視和研究。
   
    《真行法師塔銘》刊刻於唐永徽元年650,青石質,高、寬約50厘米,四邊有8厘米左右的邊棱,上飾蔓草蓮花紋,邊棱右上部殘損,塔銘中部下凹,這一形製在唐代塔銘中並不多見,但也有發現,如西安碑林藏開元九年721《師大娘塔銘》就與此頗為類同,應與保護銘文不受風雨侵襲有關,抑或有其他之含義,姑且存疑。塔銘中心位置線刻兩鋪首,寥寥幾筆但極具裝飾性,其餘部分為文字,8行,滿行10字,楷書。文曰:“大唐光明寺故真行法師/之靈塔師以永徽元年歲次庚戌/正月辛醜朔七日丁/未酉時薨於本寺,時/年七十有七,即以其年二/月庚午朔廿六日乙未建/塔樹銘於此。”見下圖
   
    據西北大學李建超教授研究認為,長安光明寺是三階教在京城活動中樞寺院之一見李建超《長安三階教寺院與終南山三階教聖地》,韓國漢陽大學民族學研究所《民族與文化》第二輯。三階教又稱三階宗、三階佛法等,是隋代僧人信行創立的一個佛教派別,從6世紀末到9世紀初,在長安曾興盛一時,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該教倡導無盡藏,以苦行忍辱為宗旨,每日僅乞食一頓,見人一律禮拜,大力提倡布施,人死後置身於森林以供鳥獸食,此即“以身布施”。隋開皇九年589,信行與弟子奉詔入京,先後於化度、光明、慈門、慧日、弘善五寺設置三階院,四方僧俗皈依甚眾。據史載,長安光明寺有二,一在懷遠坊東南隅,一在開明坊,有三階教活動的光明寺應為前者。有關光明寺的命名時間及命名原因,在《長安誌》、《續高僧傳·曇延傳》、《寺塔記》等文獻中說法不一,有待進一步考證。武則天當政之初,光明寺沙門宣政進《大雲經》,經中有女主之符,因改寺名為大雲經寺,也稱大雲寺。據《曆代名畫記》載“大雲寺東浮圖北有塔,俗呼為七寶塔。隋文帝造。馮提伽畫瘦馬並帳幕、yabo22官网 ,已剝落。又東壁、北壁鄭法輪畫,西壁田僧亮畫,外邊四麵楊契丹畫本行經。……三階院璁下曠野雜獸,似是張孝師畫。”
 &nb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