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書法的涵義與特征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561]次

書法的涵義與特征  
作者:董友如

書法,是中國漢字書寫的一種獨特藝術,是曆代傳繼下來的一門古老而精湛的學問,是祖國寶貴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文明氣質的一個象征。它不但能夠給人們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還有明顯的實用價值。過去不僅為社會上層所倡舉重視,並且向來得到廣大人民的珍賞和喜愛。作為一門藝術,勿論是悠久的曆史性,還是普及的廣泛性,都遠遠超過任何其他藝術.它的矯健步伐,始終伴隨著文化的曆史車輪不斷地前進。在世界的交往中,書法藝術被傳播到鄰邦和大洋彼岸,加以汲取應用,體現出本民族的風格,獲得國際人土的讚賞與欽佩,為中華民族增添了榮譽和光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西安半坡陶器片上的刻劃符號來說,已達六千年的曆史,如從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說,也有三千多年的歲月。其他古老文字,還有三種:一是波斯蘇美爾人創造的“釘頭”文字,也稱楔形文字.約產生於五千五百年前,到公元四世紀已經逐漸演化成拚音文字。二是古埃及的“聖書”文字,也叫象形文字,存在於四千年前,到五世紀就趨於滅亡了。還有中美洲瑪雅人的古文字,從公元初期使用到十六世紀,在西班牙人入侵後,遭到毀滅性的焚燒,也都失傳了。

  唯獨中國的漢字生命力最強。自遠古到現今,經過數次的進化與變革,已經達到了臻於完善的階段。達就是從甲骨文、鍾鼎文、史籀文、石鼓文等,逐步演變成小策、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經曆了幾千年而形成五體並存局麵,為社會生產、人民生話、文化發展、國事往來及載紀史實等,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時至當代,盡管對漢字又進行了部分地簡化改革,但是它依然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等方麵服務,仍在繼續發揮著曆史的作用,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古老文字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書法,與漢字的形成是密切關聯著的。事實上,從文字萌生時開始,就存在著如何把字寫得清晰、規則和美觀的問題,也就是相應地產生了樸素的書法意識。漢字在各個時期不同的結構形態,不僅記載了文字進化和變革的曆史過程,也是書法不斷推陳出新的裏程豐碑。

  “書體”始終伴隨著“字體”的演進而變化,井未因文字改革而影響書法繼續存在的意義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