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王嶽川對劉正成暢談書法
時間:2004-09-27
季羨林、王嶽川對劉正成暢談書法 一 中國書法與文字改革問題
正文:
劉正成 :季老,欣逢您九十大壽,我們來向您拜壽。我們也代表《中國書法》雜誌的廣大讀者祝您生日快樂。我寫了一幅壽對:“願效嵩呼歌大壽,還隨萊舞頌期頤。”向您老祝壽,希望您喜歡。非常感謝您能安排時間來接受訪談。
季羨林 : ( 高興地觀賞壽聯 ) 謝謝 ! 謝謝 !
季羨林: 我在清華讀書的時候,一位德國人教德文。教室裏,前邊有一黑板,後邊有一黑板。我們學生好奇,上課前,在後邊黑板寫了幾個字。這位德國人一上課就看著後邊的黑板不動,學員一看他怎麼不講課?他說,我不認識中國字,我看中國字是看線條。你們寫的字,也能看出一些線條來,就是線條美。我認為,過去提倡美育,北大基本上還是有興趣,過去當政的某些人大抵喜歡書法,好壞不說。王汝斌是寫得不錯的。提倡美育,有的是與世界一樣的。中國書法別的國家是沒有的,日本、韓國都是中國傳過去的。
劉正成: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就曾提出過漢字使東方落後的觀點,認為日本要現代化,就要改用西方文字,所以有兩種主張:一種是讓日本文字使用羅馬文字,使之拚音化;一種主張幹脆就用英文,把日本文字廢除,爭得很厲害。直到本世紀初,我們中國很多學者如錢玄同、劉半農也持基本相同的觀點。在當時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字對中國文化、中國的科技發展要起到過重要的作用。不論中國也好,日本也好,最終發現東方文化不能用西方的語言文字來改造。季老研究已經消失的梵文、吐火羅文等這些印歐語係的文字,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曆史。日本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討論漢字要不要的問題,現在一直還在討論:漢字是限製使用,還是不限製使用 ? 書法在發展,包括日本、韓國,正是東方文化在新的曆史時期的繼續。季老,您是東西文化研究大師,中西精通。現在我們已步入新的世紀,您在前些年的《中國書法全集》學者座談會上提出:二十一世紀是東方的世紀。這個觀點,對我本人及書法界影響很深。現在是不是可以請季老從文化觀念的角度,談一談書法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價值,以及它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
季羨林 :中國文字在“五四”時代的改革,最先是魯迅,他主張的不是文字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