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地理學是文化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用地理學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研究書法的組成、風格和特色,探討不同地域書法表現出的地域特征和差異,以及書法在不同地理和人文環境中表現出的不同創作個性,從而認識書法語言在不同地理背景中的不同表現功能。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書法地域空間的研究內容就是書法這種文化現象與地理環境、地理景觀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探討書法作品的地域性特征,並分析書法現象與地理環境變遷和地理景觀變化之間存在著的內在聯係和外在表現。從地域的角度,用空間的觀點,對書法藝術進行分析研究,目前國內還十分薄弱。
書法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嚴格的時空限製性和規定性。在書法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時空限製性的規定,書法表現出比較鮮明的地域空間特性和特色,並成為書法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和內容。一般來說,其研究的主要領域大致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 書法地域差異性研究
1.1 某一地域書法字體與風格特色的相似性
書法從風格上劃分,大體可以劃分為陰柔與陽剛兩種類型;從字體上劃分,大體可以劃分為動的字體如行書、草書和靜的字體如楷書、隸書、篆書兩種。通過對書法史的研究,我們認為,某一地域內其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特點對書法家在字體與風格的選擇上有著比較穩定的影響,使得這一地域書法風格的特色呈現出相似性,進而形成了一種相似的風格特征。
法國的布封,有“風格即人”之說,如果從藝術社會學的視角來看,我們還可以補充一句:“風格不僅是人,同樣也是社會”[1]。書法做為一種藝術文化,他的地域風格,確乎折射著該地域自然與社會的交映的光束。在中國,不論是居民氣質、語音,還是經學、佛學,或是詩文、戲曲,其南北的差別非常明顯。正如李澤厚所說:“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由來甚遠,有深厚的曆史根基”[2]。地域與時代是形成某一地域風格、字體相似性的重要條件。由於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北方書法整體風格一般表現為博大、宏偉的“陽剛”之美,一般為靜態字體,如楷、隸、篆等為多;南方的書法整體風格卻表現為秀麗、雅致的“陰柔”之美,一般以動態字體如行、草居多。這種劃分雖然有過於簡單之嫌,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近代,其趨勢大致如此。
1.2地域間書法風格的差異性
一般來說,不同的地域可以朔造出不同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