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管見流行書風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66]次

 何謂流行書風?簡言之即“消解”傳統,拋棄漢字的固有造型,玩弄一些支離破碎,歪歪扭扭的噱頭,故意討“醜”賣乖是也。其作品有的點畫臃腫,結體混亂,線條如死鰻浮塘,爛繩泡水,甚至還烏七八糟的蓋上十幾隻印章,卻自詡為“創新”;有的則表現得心如枯井,麵如死灰,還美其名曰“逸筆”。這類偽“創新”,偽“逸品”的泛濫,反映了當今書法界一些人精神麻木,心靈枯萎到了“危險”的程度。
    關於書法創新,我們的先賢早已作過精辟概述:“有傳統無創新,書奴也;有創新無傳統,書盲也;既有傳統又有創新,書家也”。事實正是如此,沒有一個傑出的傳統書家不是創新家,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創新書家不是傳統的繼承者。因此,不可能有離開傳統的所謂“創新”。流行書風極力消解傳統,主張拋棄漢字,胡塗亂抹,另辟蹊徑創新。所創作品新是新了,但不叫書法,而是非字非畫,荒誕不經的“天書”。人們對那些醜怪荒唐的“天書”不買賬,“流風”者卻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是別人的審美認識水平不高,還處在低層次。更有甚者要做“時代的先驅”、“書壇的靈魂”,以為這個時代不搞“流風”就會“東施效顰永遠沒有出息”。
    如果流行書風僅僅作為書壇中的一種風格存在,倒也不妨一談。但有些人要“領時代潮流”,當什麼“先驅”,做什麼“靈魂”。於是,大加鞭撻和排擠其他書風,連他的老祖宗——書法傳統也要罵個狗血淋頭,什麼奴書俗書、低格調、無品位,是無能的表現等等,這就顯得不正常了。中國書法曆經三千餘年,各種書體均臻成熟,其內涵亦更加博深,後人要在書法創作上超越前人,確實很難。流風者以“識時務為俊傑”,知難而退,傳統的搞不了就“消解”和“拋棄”,藝術作品要給人們以美的享受,他就給人留下醜的印象。反正畫人不成就畫鬼,因為鬼誰也沒見過,想咋畫就咋畫,這就恰恰證明了流風者的無能。至此,其始作俑者的“醉翁之意”也就昭然若揭。
    要知道,大凡是風,倘溜溜風還可,若是狂風乍起,甚至是台風或龍卷風,那絕對不是什麼好風,它帶給人們的隻是災難和損失。流行書風由於人為的吹捧炒作,愈刮愈烈,如任其肆虐,它造成的災難,必將是導致書法——這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華,被流風的“消解”而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