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周作人筆下的書法家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786]次

近來喜歡讀周作人的小品文,這並非是因為其與魯迅的關係或其是名人的關係,而是因為其樸實的文風吸引了我。自己喜歡書法,自然就很關心其筆下的書法家。
    “民國初年沈桐生在紹興賣字,門前立大纛,題曰民國大書家某人,聞其寫字時用力極大,每寫一筆,輒哼一聲,以腳頓地,傳以為笑,但這卻是事實,因為有人看見過。雍正中張在辛著《隸法瑣言》,述及學書於鄭穀口的事,說鄭教他寫字的方法取筆搦管作禦敵之狀,半日一畫,每成一字,必氣喘數刻雲。穀口寫出字,的確飛躍跳動,遠勝陶心雲,不必說那笨重如沈桐生的了,但是要那麼樣吃力的寫,我們聽了也覺得駭然,自然更不會發心做他的徒弟去了。”——《書家的故事》
    如此看來,江湖雜耍式的書法表演並非是今日的專利,這大纛與當今的名片、宣傳單並無兩樣,喊一聲、腳頓地、拿筆禦敵狀,與當今脫掉衣裳跳到書桌上表演,或扛著大拖把在紙上舞動,或氣沉丹田作氣功狀,或口噙毛筆,或用頭發作書者並無兩樣。今日書法家可在電視上製造看點,那銀子就會魚貫而入口袋。我曾經從電視上見到雙管齊下的倒書書法家,可惜的是龍首鏡頭,如若是龍尾的鏡頭,我想那書法家的屁股一定很有姿態。
    “尹默於舊詩詞原來很有工夫,五四時曾經做過些新詩,登在《新青年》上,後來劉半農影印的《初期白話詩稿》中收存了好幾篇,可是他覺得新詩不好做,以後就停止了。
    他眼睛不好,從前隻寫行草,可是近時卻能奮發寫小楷,可見眼疾也好起來了。他比我年紀要大一歲,去年相見,覺得他的容貌與二十年前無甚差異,頭發也還是那麼黑而多,望之如四十許人,這也是難得的。”——《關於沈尹默》
    在文人眼裏,書法隻是餘事,寫沈尹默先寫詩詞,後才言及書法。若作為專業,總讓人有不著地之感。書法妙在能修身養性,試問世間有幾人把書法作為生計?沈尹默生於1883年,而此文發表在1950年8月18日的《亦報》上,據此推算,沈尹默當時應為68歲,若看上去40多歲,其精神麵貌是極好的,這與我想象中的沈尹默是兩回事。
    “王羲之是中國數一數二的書家,他的尺牘為世所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