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淺談現代書法之“多媒體書法”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894]次

唐代著名書論家張懷瓘稱書法為“無聲之音,無形之象”“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以議無聲之音,無形之象”。大意是說書法像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又像看不到具象的繪畫。不懂這些,就不懂書法。可見書法與音樂、繪畫有多麼密切的聯係。
    我國曆史上有不少精通音律和國畫的書家,如蘇東坡、趙子昂、董其昌、弘一法師等,他們的書法是很高妙的,但由於曆史的局限,他們不能將書法推到它作為藝術的極致。後人卻對他們像聖人一樣頂禮膜拜,以他們所達到的境界為最高目標,從未想到任何事物都有時代的局限。結果多少仁人誌士窮其畢生精力也很難達到一個高度,所創作的書法作品像咀嚼別人嚼過的饃饃,索然無味。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西方繪畫早已步入用色彩元素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欣賞者通過直接關照元素產生豐富情感的時代,中國書法卻仍步履蹣跚,以達到與古人形神相似為理想目標,或得一些古人之精華加自己的習氣稱之為弘揚國粹,當然從文化的傳承角度來說這是可貴的,但對於作為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的書家來說,卻是可悲的!
    我們倡導像邱振中一類的書家,他們是當代書法藝術的先驅yabo22官网 ,曆史會銘記他們為中國書法作出的卓越貢獻,他們敢於打破古人的條條框框,用軸線圖、線條與空間分割、流動的空間等新術語來闡釋中國書法,他們的理論有時會讓你熱淚盈眶。藝術家就應這樣,要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站在曆史的高度來對待藝術,發展藝術。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始,張懷瓘強調書法與音樂、繪畫的聯係,先說音樂與書法,書法講節奏,音樂也講節奏,書法有線條,音樂有旋律,書法有頓挫,音樂有休止符,書法在強調時間性上下字連貫的同時也強調左右字之間的呼應,而音樂有與之相應的“複調”音樂,如此種種。當筆者看到西晉大書法家索靖的《出師頌》時,不禁有一種莫名的衝動,真想根據這幅作品的節奏來譜曲一首,然後將其在展廳播放,與作品和著欣賞,或者找一首與作品情調“極為”類似的曲子同時欣賞,那麼這幅作品的感染力將是獨特的。
    再談繪畫與書法,古人講“書畫同源”並將中國的一些技法應用於書法使書法藝術增色不少,但沒有人敢想將西畫的一些技法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