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淺談書法“三要素”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033]次

書法的三要素是筆法、結構和章法。下麵結合老年書法教學,談談我對書法“三要素”的認識。

一、筆法

老年朋友習字用筆,因為長年養成了習慣,在用筆上已經形成了一種難以更改的執筆、用筆方法,故隻要在運、行筆過程中方便、自如即可,要尊重老年人的自主選擇,不一定非要一一糾正。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培養那些執筆、用筆不規範的老年人在書寫運筆過程中筆鋒的起收、提按、順逆,中側、轉折,頓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圓等的綜合到位能力,讓其比較不同執、行筆的優劣。

自古習字,首重用筆。老年朋友在用筆上,因為生理原因動作慢,行筆緩,從氣韻上講是欠缺了些,但從沉穩、雄健和力度上來講又是一大優點。老年朋友在經過一段各種字體筆法的訓練後,可側重練習一些用筆隨意的字體,如:隸、行、行草等,根據需要也可適當學些現代書法筆畫的技法等。總之,所寫筆畫要蒼潤、有血有肉、有立體感、有重量感,這需要老年朋友自己悉心揣摩,同時也要著重在筆意的變化上狠下功夫。

二、結構

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說“至於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這裏對於書法結構中的“平正”和“險絕”的辯證關係,論述得很精辟,說明了學書者由淺而深、由簡單模仿到運用自如的客觀過程。大家知道,楷書結構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不失重心,怎樣才能不失重心?一種辦法是把結構搭配得四平八穩,重心自然不歪不斜,這種辦法叫做“平正”。

另一種寫法是把結構搭配得更靈活、更巧妙,有正有欹,有輕有重,有展有縮,從動態中求穩妥,從變化中求平正,同樣不失重心,這種寫法叫做“險正”或“似欹反正”,能使字得更具有情趣與活力,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教授朋友可以將字寫得四平八穩,但對於工作了幾十年,有相當豐富經驗的老年人來說,他們有極強的心理平衡素質和準確的目測能力,對重心的把握往往要超過年輕人,要適合他們的應該是“險正”、“似欹反正”的寫法。

因此在老年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