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餘秋雨的刻薄比啟功的寬厚更值得肯定
發表日期:2006-10-27 01:19: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271]次

啟功與餘秋雨是兩個造詣深厚的文化名人,也是我非常敬佩的學問大家。這兩位各自耕耘園地不同,待人處世的態度也大相徑庭,兩相比較,頗見情趣,也不無啟迪。

啟功先生以寬厚著稱。一天,啟功來到潘家園,看到門口的店鋪都掛有他寫的字。啟功的第一反應是驚愕,繼之又笑起來。這裏竟是署有啟功名號的書法作品的海洋,雖然沒有一件是他親手所寫,但全部是仿他的書法寫的。有人問他感覺如何?啟功先生笑答,寫得都比我好。有人又問,既是假的你為何不寫狀子告他們?啟功又笑了:“這些假字都是些窮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尋到的一種謀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們的飯碗打碎啦!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周圍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啟功繼續說:“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他學的這手字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再者,他是缺錢用,才幹了這種事,他要是向我伸手借錢,我不是也得借給他嗎?”

秋雨先生則以“刻薄”而聞名於世。他似乎特別喜歡打官司,對於一切傷害他利益的人和事都不放過,特別是對於出版界的造假製假行為,他更是深惡痛絕,毫不留情。他利用一切機會抨擊那些出盜版書的投機書商,在所有場合呼籲打擊盜版,號召大家聯合起來,嚴懲這些文化盜賊,甚至不惜為此上法庭打官司。秋雨先生曾在《山居筆記》裏引用同遇盜版之苦的清代學者李漁的話來表示與盜版文賊鬥爭的決心:“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而且,不論到哪裏,他都絕不給那些持盜版書的讀者簽名,不管你是否誤買,無辜“有辜”。

兩位文化名人麵對文化界的假冒偽劣現象,態度各有不同,固然各有其道理,但我的感受卻十分矛盾。在感情上,我傾向於啟功先生,他是推己及人,古道熱腸,自己過得不錯,還為那些侵犯自己利益的造假人著想,生怕“我一打假,也把他們的飯碗打碎啦”。在理智上,我則服膺秋雨先生,他的做法無疑更具法製精神,更與時代合拍,也更有利於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他毫不憐惜那些以盜版為生的文賊,與他們勢不兩立,就是要砸他們的飯碗,就是要逼著他們改行,就是要讓他們過不下去。這樣做,看似刻薄寡情,其實正是他的大智慧,大慈悲,“道是無情卻有情”。

突然想起電影《天下無賊》,那個較為“厚道”的女賊,為做善事替腹中胎兒積德,就想方設法保護帶著6萬元錢回家的民工傻根,讓他覺得天下無賊,都是好人;秋雨先生則好似那個“刻薄”的男賊,他認為,誰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