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二十多年的硬筆書法熱,創新已是擺在當代硬筆書家麵前的頭等大事。反思當今硬壇,“古典主義”之風盛行。硬筆書法作品幾乎成了毛筆書法的“翻版”,硬筆的實用功能卻正在書家們的“翻版作品”中弱化——學生們認不得,工作上用不得...時代的特征哪去了?社會的需要是什麼?我們的創新該從哪兒突破?這都是困擾我們的現實問題。在這裏,我把自己思考的幾點體會發出來,希望引起當代硬筆書法家們的高度重視,以期通過理性的思考來指導硬筆書法創新的實踐。
(一)關於硬筆書法創新的涵義
古往今來的書學理論家,對書法創新有過不少精辟論述。其內容大體涵界三個方麵:一是指在書法的形質方麵有所突破,即在用筆、結體、章法上進行突破;二是指在審美意象中給人以新意;三是指創新的作品具有藝術生命力。這不僅指出了傳統毛筆書法創新的要素,也同樣適合於硬筆書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硬筆書法創新的基本涵義是:植根於書法傳統並能推陳出新,反映時代風貌又引領審美潮流,符合漢字書法美學特質(即具有書寫性)且經得起曆史檢驗的硬筆書法作品的創作就是硬筆書法創新。
在這裏“書法傳統”、“時代風貌”、“美學特質”是與硬筆書法創新關聯度高的要素。
(二)書法傳統與硬筆書法創新
書法傳統是個開放式的概念,具有寬泛性和模糊性。過去講書法傳統,即認為是“二王”、顏柳歐趙、永字八法,或《蘭亭序》、《祭侄稿》、《張遷碑》等書家書作。其實書法傳統內容博大精深、範圍寬廣無際,層麵豐富多彩。從書體上看,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行、草書以及由此派生和演變出來的無數書體風格都屬傳統範圍。從書家上看,曆代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當今有影響和沒有影響的,身邊搞專業和不搞專業的所有毛筆書家和硬筆書家,都是傳統的傳承者和體現者。從技法上看,曆來探索形成的各種筆法、墨法、章法都屬傳統層麵。從理論上看,古今書家學人留下的書學專著、書論文章也都屬書法的傳統範疇。
傳統是藝術創新的真正源泉。古今中外的藝術發展史,都證明了這一條基本規律。意大利的“文藝複興”,就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中尋到了源泉。清代康有為、吳昌碩、於右任等大家,就是從傳統碑學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書法藝術語言,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