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承漢韻 出新意——崔學路先生《鋼筆隸書描摹字帖》賞析
發表日期:2006-10-27 01:09: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990]次

近二十多年來,隨著硬筆書法(最早是鋼筆書法)的從無到有,硬筆書法字帖也隨之應運而生並一直生生不息,其中出版最多的無疑是鋼筆字帖,這其中又要以楷書、行書字帖為多,相比之下,單獨發行的鋼筆隸書字帖則要少得多了。這本來無可厚非,因絕大多數人習字練書法均會以楷書或行書入手,這至少反映了硬筆書壇重視書法功底,而不是去信筆由書。不過這對於有著較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隸書來講卻多少顯得有些不太公平。很多人都提出學習書法可由隸書入手,並列舉出這樣做的種種好處,比如:隸書筆畫比較簡單、筆法寬鬆自由、點畫長短對結構的影響較小、有了隸書基礎再涉獵其它書體可顯得輕鬆自如等。

筆者對隸書較為鍾情,近年來對鋼筆隸書用功亦較勤,臨漢隸時常會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比如:如何起筆和收筆、如何更好地以鋼筆體現隸書的金石氣等。故常留意於鋼筆隸書字帖,想從中找出一些可資借鑒的地方,但很少見到能讓人動心的,雖然從多方麵知道崔學路先生的鋼筆隸書好,卻沒有見到過。時至今日,再去找早些年《錦繡中華硬筆書法》——中國硬筆書法十家字帖中崔學路先生的丹青妙語這樣寥若晨星的隸書字帖也已經太難了。不想去年十月份,在書店裏偶然看到了崔先生的《鋼筆隸書描摹字帖》,不由大喜,隨手翻了翻,隻見帖中隸書字勢飛動、參以篆籀簡帛筆意,雖是一本描摹字帖,我也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心追手摹,愛之甚深。

時下各家出版社出版的描摹字帖很多,東西一多,不免泥沙俱下,作者也大多是隨手寫來,很少去考慮如何寫得美觀一些,人們不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而隻能想這僅僅是“實用”字帖而已。然而,這樣的字帖對於讀者朋友特別是想學習書法的朋友來說卻顯得並不實用,常常使人寫了好幾年卻沒有什麼大的進步。而反觀崔先生的這本字帖,用筆斬釘截鐵,靜中寓動,結字大巧若拙,毫無呆板做作之感。我深信如果通過一定時間的臨習一定會大有進境的。我以為此字帖令一般字帖難以望其項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崔先生精深的書法功底和文化素養,由先生的一篇自述文章中得出知先生曾潛心於漢隸臨習,於方闊雄強一路《封龍》、《衡方》、《鮮於璜》到古拙奇恣的《賢良方正》、《西狹》、《張遷碑額》、《石門題記》等均有研習,此外先生還通讀漢魏文賦、禪經、詩說、書評等,並融會貫通,形成了其豪放、雄健、博大的獨特風格。

為了迎接第四屆中國鋼筆書法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