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淺談當前硬壇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發表日期:2006-06-30 22:24: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552]次

淺談當前硬壇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 吳新春 作品靠書家去創作,當前硬壇創作中存在著一個缺點:出作品,不出書家,至少說不出大書家。為什麼出作品而不出書家呢?這個問題要分幾個方麵來談。 首先,就是“工夫與功夫”這個問題,書家的高下是以“功夫”來衡量的,而不是以寫字的“工夫”去評判的。王羲之、顏真卿兩位書法大師,其作品之所以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居於一代峰巔.靠的是他們的“功夫”,不僅是筆墨功夫過硬,而且文化修養的功底也十分過硬。當然,文化功底又反映到其筆墨功夫上。他們練功夫時,並不輕鬆,王羲之“清池變墨池”啊,顏真卿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啊。而現在的書家反過來了。平時練工夫的時間不多,而花在作品創作上的工夫多了。有的作品尺幅大得可以與毛筆書法相比,而且在裝飾上也花樣百出。可是“他的一千個字卻抵不上王羲之的一個字,一千個筆畫卻抵不上顏真卿的一筆”,但為什麼能夠參展或獲獎呢?就是花工夫多,感動了評委。當然.並不是說他們一點功夫也沒有.隻是非以功夫取勝而已。在作品上花工夫多了,作品的效果也就不同一般了。如果隻取其中的一部分,取其一行一段,那肯定不能參展獲獎。一筆一畫.非有過硬功夫者不能驚人。這正如某家有一輛汽車,自不足為奇。如果某家有一千輛汽車.就不同一般了,也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有一千汽車想要跨海到歐洲,是很困難的,有一架飛機就很容易到達歐洲。唐代詩人王之渙隻存六首詩,每首最多隻有四句,一共也隻有一百九十二個字,但我們一讀到“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黃河遠上白雲問。一片孤城萬仞山……”就想到了王之渙。乾隆皇帝存詩有一萬多首,但就詩的地位而言.差王之渙好幾個等級。所以,詩多者未必是好詩人,字多者未必是好書法家.甚至未必是書家。“功夫”深才是重要的。 其次,“出作品”雖是事實,但也未必能出偉大的作品,甚至較傑出的作品也出不了。很多評委說“拔類作品少”,這也是事實,靠工夫磨蹭出來的作品能有偉大的作品嗎? 誠然,功夫能超過像王羲之、顏真卿那樣的大師級yabo22官网 者是很少的,稍次一點的書法家能不能出傑作呢?當然功夫太差的人是不能出傑作;有一定功夫,如果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及不同一般的思想。再加上特別認真.作品的質量也會提高。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當前硬壇中.除了都寫得認真,尺幅大而裝飾精美之外,有多少驚天動地、震撼人心的作品值得很多人感歎的?所以.現在隻出作品,不出書家,而且出不了偉大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古人說:“弄一車兵器,不若寸鐵殺人也”。寸鐵即可殺死人,弄一車兵器未必殺死人。書展作品成千上萬.看後平平淡淡,不如有一、兩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所以,我希望寫字的人,也希望評委認真思考一下,應該怎樣寫?應該怎樣評?是該值得深思的時候了。 而且,評獎也必須有一個標準,根據標準來評,而不是根據字來定標準。有標準才能更好地提高和引導著未來硬筆書法事業發展的趨向。“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硬筆書協是個“大店”,應該定一個“好店”的標準,讓硬筆書家去努力。我想好的作品不僅要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也應該具有賞心悅目的效果。要有深刻性而不可玩弄新花樣,這樣可真正提高和引導著未來硬筆書法事業發展的方向。 原文發表於《中國鋼筆書法》雜誌2006年第四期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