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春天在哪裏——縱談當今中國硬筆書壇的走向
發表日期:2006-06-30 22:11: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483]次

春天在哪裏——縱談當今中國硬筆書壇的走向 ● 陳頻 硬壇南北之爭的烽火經過歲月的洗禮本來已經趨於冷卻,然而一紙張華慶先生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組聯工作會議上的發言(代發言稿) 、一張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的通知和一份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人員名單又激起了麻木而平靜的硬筆書壇的千層浪花,短時間裏引來並爆發了對張先生的發言、“中國硬協第四屆理事會是否具有真正的代表性”和“向北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進言” 的大討論。作為一位酷愛硬筆書法、與硬筆書法同行二十餘年、切身見證硬筆書壇風風雨雨恩恩怨怨起止沉浮的硬筆書法自由民,筆者不禁也投入其中,發表了係列“陳頻觀點”。由於“陳頻觀點”所述所論所評涉及到了硬壇南北之爭法律關係的敏感焦點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一些客觀狀況,因此立即得到了了解硬壇曆史、明辨是非曲直的網友的正麵反響,同時也遭到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擁護者的反麵回應。 縱觀硬筆書壇的曲折曆程,轟轟烈烈的硬筆書法發展到現在可謂與時俱下,令人心寒。這種局麵是怎樣造成的,責任在誰,走向如何?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由長期的無所作為到如今的躍躍欲試能改善硬筆書壇一片混亂的狀態,帶來硬筆書法新的發展高潮嗎?硬筆書壇的春天到底在哪裏呢?凡此種種,隻有真正回顧過去,正視現在,找出症結,並理順法律關係,才能得出答案,化解矛盾,開拓出路。否則,“整容失敗”君分析和預言的“從張華慶的發言來看,企圖吞食南協的思想未變。南北兩協,南消北長,力量對比趨向均衡,對抗將更加激烈,硬壇的權力幫派之爭也更加複雜化,範圍也將擴大,省市級組織、紙介媒體、網絡媒體皆在勢力爭奪之列”勢必不幸言中。同時,如影君所述的“現在的情形與九十年代初硬壇境況十分的相似。當年,老龐也是拉攏到了除了杭州方麵的所有地方協會,一統江山,但十來年,北京方麵內部的權力的爭奪與人事的分分離離,還有一些不誠信的行為,令硬筆書人心寒”的局麵仍有可能上演。 這場大討論的話題是如此的憂心與沉重,熱心同仁是如此的關注和坦陳,“陳頻觀點”是如此的敏感並尖銳,以至於激起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擁護者的暴跳如雷,臨時注冊為 “正聲”的先生質問:“陳頻先生的觀點很有意思,發這個帖子的目的是什麼?中國硬筆書法的事業搞好了,你是不是不舒服,網上言論自由,但是你發表這些駭人聽聞的、來勢洶洶的言論是根本阻擋不了硬筆書法事業蓬勃發展的勢頭”。其實,如此激動、如此聽不進不同意見委實大可不必,因為即使筆者不參與討論,那些法律關係依然存在,那些客觀事實無法抹殺,那些公平正義自在人心,曆史會記住一切的一切。那麼筆者為什麼發這個帖子呢?是中國硬筆書法的事業搞好了不舒服嗎?是受人“指示”嗎?是得了“好處”嗎?是懷著一種敵意不負責任嗎?是唯恐天下不亂,挑撥離間,混淆視聽,希望中國硬筆書法界越亂越好嗎?都不是!筆者發這個帖子絕對是善意的,目的嘛隻有一個 —— 就己所知解讀相關法律關係,用事實說話以正硬筆書壇視聽,不希望鍾愛的折騰不起的硬筆書法“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重蹈覆轍再走下坡路。 非常感激正聲先生“今後說話要有根有據,……,要懂得國家的政策和法規。陳頻先生,好好學習吧”的忠告與教誨。不錯!說話要有根有據,要懂得國家的政策和法規,不懂則必須好好學習!如果筆者所述所論所評果真無根無據或有違政策和法規,正聲先生隨時可以拿我是問。當然,問的時候可別忘了“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根據”哦,因為說大話空話是難以服人的,“居心可謂毒也”之類的詞語雖然殺傷力很強,但用錯了地方反而會傷了自己。 還有,新手上路的“小談”君言:“同意陳愁予兄的話,請陳頻不要幹擾主題,好好讀一讀張先生的報告吧,張的報告中我沒有看到一句代表什麼的,說協會是黨和政府聯係硬筆作者的橋梁,這句話有錯嗎?我從陳頻身上看到了當年四人幫無中生有、扣帽子的影子。不知道中國硬筆書協高層的龐中華主席、張華慶秘書長看到這個陳頻的怪論是怎樣一副哭笑不得的樣子,挺好玩的,請老龐老張別介意,網上就那麼回事吧,最好別看,好好的把你們的工作幹得漂亮。凡是要幹事的人都會碰到這種不幹正事,專門搗亂的人,這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毛主席說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壞人,這個陳頻恐怕就是毛主席說的那種人,人家豪言壯語就把陳頻氣成那樣,還要發觀點三呢,你發吧,我們拭目以待”。對此,筆者不想多說什麼,因為愁予兄當即已有回複和評斷:“你曲解了我的意思了,陳頻的言論無可厚非,也非什麼“怪論”,他有發表自己言論的權力。如說不足,我覺得這樣的言論應該單獨開一新帖,在這裏跟帖,會弱化其作用。作為協會的領導,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要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 在這裏筆者要補充的是:我很善良,壞者說壞;我很規矩,豈敢搗亂;我很平靜,從來不氣。同時,為了彌補愁予兄指出的不足,筆者在此特單獨開一新帖,將在《向北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進言》討論中筆者的跟帖予以歸納,並繼續略陳管見,拋磚引玉,但願爭鳴。因此,本帖不但還要發觀點三,而且如果有興趣和必要的話,很可能還有觀點四、觀點五、觀點六,以至無窮,熱忱歡迎拭目以待。 更進一步地講,縱談當今中國硬筆書壇的走向,已經或即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有關的yabo22官网 、有關的事實、有關的法律關係,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某些人、某些團體的既得或即將得到的榮譽、實惠和方方麵麵的利益,因此所述所論所評也就不可避免地不很中聽。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述之論之評之雖不中聽,但無惡意,筆者隻是將所見所聞所知所想的有關法律關係揭示出來,將有關客觀事實明擺出來而已。即使筆者不這樣做,各位同仁不這樣做,或者人人都熟視無睹,法律關係還是那種法律關係,客觀事實還是那些客觀事實,是非曲直還是那份是非曲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明理者自明,知情者自知,曉事者自曉,隻是那些暫時不明真情真相的硬筆書法人或硬筆書法團體尚需一段時日、一段過程才會真情真相大白,因此而有可能被那美麗的假象、耀眼的光環和誘人的寶座所誤導、所迷惑、所折腰。 法律關係不明,事實真相不清,行者茫然盲從,各方矛盾不斷,硬壇烽煙彌漫,到頭來硬筆書法勢必走更多的彎路,遭更大的損失,無形中深受其害的更多的是那些執著的硬筆書法人和我國的硬筆書法事業,這也就是筆者所說的硬壇的“折騰不起”。在這種情勢下,任何一個有良知的熱血硬筆書法人都會挺身而出捍衛同仁的合法權益,捍衛硬筆書法“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法律關係越辯越明,客觀事實越察越清,是非曲直越論越顯,誠如周 永君所言:“硬壇需要爭論,需要發展,需要競爭,這樣的爭論不是壞事”,隻有百家爭鳴,才能找到開拓硬筆書法事業的真理,才能帶來繁榮硬筆書法事業的福音,才能大力促進硬筆書法事業的良性發展,硬筆書壇的春天才會終結冬天撲麵而來。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縱談觸事“撩”人,但它利於病,利於行,利於我們愛得起、恨不起、割不斷的硬筆書法事業。因此,盡管探討的深入會因觸及某些個人或某些團體於朦朧混亂中所獲的既得利益或孳生利益而可能遭到反對派的口誅筆伐,但為硬筆書法事業急,為硬筆書法同仁計,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冀,筆者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斷然開設這一專題新帖,拋磚引玉試論一孔之見。是也否耶,路在何方,春天何在?誠請諸君出於公心,如如影君所言的中立誠信真誠,如亞軍先生所述的理性而不傷和氣,如愁予站長所講的不偏袒任何一方地跟帖爭鳴探討,共同為淨化硬壇,理順關係,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繁榮我國硬筆書法事業而建言獻策。 那麼,對於當今中國硬筆書壇的走向,筆者本人持何觀點呢?看過如影君發起的“向北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進言”討論中的“陳頻觀點”的朋友已略有所見,但更多的網友也許知之不多。因此,為了方便網友們閱讀,同時也為了保持觀點的連續性,以便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係統化地論述當今中國硬筆書壇的走向,筆者不妨在此暫且先將已經麵世的“陳頻觀點之一” 、“陳頻觀點之二”和“陳頻觀點之三”歸納如下,然後順著思路繼續表白。 陳頻觀點之一: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業務上歸文化部主管並經民政部登記的社會團體而已,並非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準免於登記的群眾團體。其行為隻能代表自己的意誌,並不能代表文化部與民政部的意誌,如果打著文化部或民政部的旗號誤導硬筆書法人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省級硬筆書法家協會歸於其麾下,則生命力絕對不會長久的! 業務上歸主管部門主管、經登記部門登記是個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吧,一個從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報經**部門審批的業務的個人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歸**部門主管,需經工商行政部門登記。企業雖然依法成立了,但企業的意誌和行為隻是其本身的意誌和行為而已,並不代表**主管部門與工商行政部門的意誌和行為,即使這個企業的名稱之前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如此。 由上可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雖然業務上歸文化部主管並經民政部登記,但協會還是協會本身,其意誌和行為隻能代表自己,並不能代表文化部與民政部。硬筆書法人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省級硬筆書法家協會是否作為個人會員或團體會員加入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完全由己自願,誰也不能強製。因此,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湖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崔國強主席沒有出席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組聯工作會議不愧為明智之舉。 因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社會團體而已,其團體性質斷不可與中國書法家協會這類群眾團體同日而語,所以張華慶先生說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是黨和政府聯係全國硬筆書法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橋梁”未免自視過高,大大值得商榷。試想,連文化部和民政部都代表不了,能代表黨和政府嗎?要知道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自己而已,千萬不要眼熱人家中國書法家協會這類群眾團體堪稱“黨和政府聯係全國書法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橋梁”就自貼“黨和政府”這一至高無上的標簽,弄不好會自毀前程的。 陳頻觀點之二:從主體的角度來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目前係“硬筆書法界唯一的全國性法人社團”尚能自圓其說,但自稱“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我們不做,誰來做!”(張華慶先生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組聯工作會議上的豪言壯語)則其情可嘉,說法欠妥。 誠然,為主體的合法化,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尚在奔波,時下未能以合法的身份繼續開拓其奠定了二十餘年基礎的硬筆書法事業,因此就硬筆書法“全國性法人社團”的合法主體資格而言,目前確實尚無堪與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比肩的團隊。但千萬別忘了,具有國家級群眾團體合法主體資格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早已成立了硬筆書法委員會,“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不做,中國書法家協會或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可以做,而且已經在做,更何況各省依法成立的硬筆書法家協會也可以做,而且做得並不比長期不作為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差,象湖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廣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等省、市級協會就一直做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有口皆碑。 硬筆書法“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各省做好了,全國自然就做好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或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領頭來做,則勢必更上一層樓。要知道,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不做,自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或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和不排除異己的省級硬筆書法家協會來做,而且會做得更好。 硬筆書法“這個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各省做好了,全國自然就做好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或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領頭來做,則勢必更上一層樓。要知道,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不做,自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或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和不排除異己的省級硬筆書法家協會來做,而且會做得更好。 陳頻觀點之三:從性質的角度來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硬筆書法“愛好者”協會而已,並非硬筆“書法家”協會。不信,你看其協會名稱裏有個“家”字嗎?既然沒有個“家”字,那麼如果以“家”協會自居,則豈不是有“掛羊頭買狗肉”之嫌?再說啦,據說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有會員60萬之眾,如果此言屬實,那麼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雖然是硬筆書法大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拚,硬筆書法事業突飛猛進,高手新秀層出不窮,但有那麼多真正的硬筆書法家嗎?要知道堂堂中國書法家協會其會員也隻有8千餘人呢!會員60萬!多麼可觀的數字,多麼龐大的隊伍,多麼壯觀的陣容啊!也許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引以自豪,殊不知這恰恰證明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硬筆書法“愛好者”協會而已。 說明:以上“陳頻觀點”係發表在曾如影君發起的《[討論]向北京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進言》主題中筆者的跟帖。“陳頻觀點”從本帖以下各樓開始均為最新發表 ,敬請各位網友關注評點。 眾所周知,為了冠之以這個“家”字,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曾與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展開過長期的烽火連天的硬壇南北之爭,但令其遺憾的是到如今也沒有將“家”合法地爭到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成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1993年),一度輝煌之後長期表現為不作為,之所以如此,不能不說與其招牌中少了這個“家”字不無關係。由於會名中沒有個“家”字,少了些含金量,活動起來似乎總有點底氣不足,因此一直以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動不動便在本來已經夠氣派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名稱之前冠之以“文化部主管”、“民政部登記”之類的閃光字眼;更有甚者,常常將“唯一合法”掛在嘴邊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有一段時期也顧不得合法不合法啦,未經民政部變更登記便自封為“家”,對外號稱“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從而博得了眾多不明真相的硬筆書法愛好者的青睞。 然而好景不長,在當今講法的時代,不合法就是不合法,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北京這個“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很快就流產了,到如今世人見到的仍然是以網羅硬筆書法愛好者為特征的靠龐先生個人名氣支撐的那個失去了“家”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本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確曾一度輝煌,還算有些影響力,當然那是其首任會長田英章先生團結廣大硬筆書法精英經營的結果。可惜的是好景不再,到了龐中華先生的手裏,不知怎麼搞的,好端端的團體性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弄得象龐先生個人的協會,而且開展的活動不是變了味,就是離了譜,沒有丁點兒權威性,終而導致失去了人心,出現、印證和回答了龐先生的fans所提出的強烈質疑——硬筆書壇一大怪現象:為什麼一提及龐中華就炸窩。 由於利益的衝突而導致硬壇南北失和值得理解,但身為“文化部主管、民政部登記”的立足首都北京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連自家門前德藝雙馨的硬筆書法精英也無人光顧則匪夷所思。眾所周知,北京乃硬筆書壇的重鎮,硬筆書法人才濟濟,頂尖高手如雲,奇怪的是龐中華先生掌權後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領導班子裏很難見到這些精英們的影子,至少如今掌管協會大門鑰匙的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情形如此。按道理身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的田英章先生不是協會的顧問,就是協會的榮譽主席,至少也應該掛個藝術指導之類的頭銜,但是在協會領導層裏,你見到過田先生的名字嗎?盧中南先生是龐中華先生的朋友,無論是論私交,論功力,還是論組織能力,也應在協會裏身居要職,然而,協會領導層裏並無盧先生的絲毫蹤跡。高惠敏先生軟硬兼施、墨文俱佳、人緣極好,而且高瞻遠矚,進入協會領導層卓卓有餘,然而,協會領導層也並無其相應位子。還有楊再春、丁永康、吳玉生等等哪個不是一頂一的硬壇高手,誰的硬筆書法水平比龐先生低,組織能力比龐先生弱,人品學識比龐先生遜色,但協會領導層裏就是杳無音訊。 是功成名就看破紅塵從此歸隱,還是協會經營運作難以服人,抑或如今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領導層門檻太高,這些硬壇精英們隻配當個普通會員,從而淪落到了協會的會員層裏?總之是不管原因如何,這些曾經視硬筆書法藝術為生命、視硬筆書法活動為生活、視硬筆書法事業為己任的硬壇元老精英們紛紛隱退現象的暴露,不能不說正好從側麵反映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至少在硬壇重量級精英的眼裏失去了影響力、號召力和凝集力,更談不上與“國家級”相稱的權威性啦。 陳頻觀點之四:也許有人說,如今,開始作為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力挽狂瀾已經或正在恢複協會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集力,不然,能有70%以上的省級協會派員共赴鞍山組聯盛會嗎?張慶華先生“受命於危難之際”大展鴻圖不就是中國硬壇的曙光、福音和希望嗎?協會領導層並不回避長期不作為的批評,不正說明廣納善言開始有所作為了嗎?的確,種種跡象似乎正預示著硬筆書法的春天即將到來,作為長期關注我國硬筆書壇走向和硬筆書法事業命運的筆者也但願如此。 以下為論壇網友評論: 曾如影: 硬筆書法春天在哪裏?在我們以負責任態度的人心裏。十多年前的南北之爭所遺留下的惡果,使硬筆書人深受其害。其實網上討論基本上反映了南北意識硬筆書法人的態度。或許,能以一種無南北之分、無協會意識來思考硬筆書法發展之路,春天就在你心裏。提倡陳頻先生理性的分析,是也非也,請以無南北之分、無協會意識來思考。 網絡傳媒不倚不靠,保持中立的態度可獲誠信。紙介傳媒的輿論導向同樣需要中立,不可誤導讀者。硬筆書法人的思想意識更應該中立,可得真誠。硬筆書法的春天也在這裏。 周永: 好與壞 對與錯 我覺得在硬筆隊伍中不存在 誰都想做點事情(熱愛並期望將硬筆書法事業發揚光大的人) 出發點都是好的 南北也好 東西也罷 在廣大書法愛好者心中自會有自己的斤兩 這樣的爭論不是壞事 試問一下 一個在荒山野地開的店生意會好嗎? 硬壇需要爭論 需要發展 需要競爭 ................... 需要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眾多的硬筆書法愛好者或者叫擁躉者是善良的,雖然曾經受過不知道能否稱為傷害的傷害傷害過 但大家對於硬筆書法依然有真摯的情感 不由得想起一句電影對白: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是啊,無論你是南還是北 誰真正為硬筆人做事情 誰就會得到擁護 協會隻是一個民間組織,以前沒有協會大家還不是一樣寫字嗎?我們當然心懷期待,期待所有的愛好者有自己的家,和諧的家。 祝願硬筆的春天早點到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月山: 其實 北方的沒一些人想像的那麼壞 南方的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好 誰都不可能滴水不透完美無缺 其實硬筆歸在北方隻有利沒有害 可以雅俗共賞 適用與藝術雙收 並且從法律角度講也是比較合適的 還有龐在大眾中的影響力是不言而俞的 可以讓硬筆書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 如果我們隻在自己的圈子內搞 不被人所之是否有孤芳自賞之嫌呢 硬協本身就具有一批搞純藝術的 在加上實用的一麵 雅俗共賞何樂不為呢 王一毅: 請問陳頻 觀點3 張華慶報告中什麼地方出現過60萬會員的字樣 我看了多遍也沒找到 陳頻你是一本正經說胡話呀! 你在本貼開篇中氣勢洶洶的說 支持你是正麵 反對你是反麵 你活脫脫一副文壇的惡霸形象 這和當年的蘭亭論辨好像沒什麼區別 陳愁予先生為你提供一個這樣的陣地,你可以肆意妄為對中國硬筆書協進行攻擊 像你這樣一個人怎麼能指望你說出公正的話呢 硬筆書法的春天會糟蹋在你這樣的人手裏在這裏你盡情的表演下去吧,有良知的人不會被你欺騙,中國硬筆書法的事業不會因為你而倒退,龐中華、張華慶等人也不會因為你的誣蔑而放棄他們所從事的工作 lee888: 陳愁予 你的立場太偏袒了 不公正 陳平是個滑稽的小醜 相信大家是不會答理你的 都會鄙視你這小醜 謝紅(謝虹): 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做自己的事,管他南還是北,把自個的硬筆書法完善才是硬道理。我想不管是南書協還是北書協不會無緣無故地除掉我們的會員資格吧,萬一除掉名也沒關係,本來這東西就是務虛的! 曾如影: “網絡傳媒不倚不靠,保持中立的態度可獲誠信。紙介傳媒的輿論導向同樣需要中立,不可誤導讀者。硬筆書法人的思想意識更應該中立,可得真誠。硬筆書法的春天也在這裏。” ——網絡傳媒一樣是中立的,任何人任何意見都可以在這裏發表。不偏不倚,不刪不改,真實反應。爭鳴倡導理性化,謝絕情緒化。 蔣亞軍: 大家討論不要傷和氣,理性的探討才是正道 陳愁予: 還曆史本來麵目,求本溯源,本無可厚非,但在當前階段,南北兩協都想有所作為,身為硬筆中人,應該談化南北之爭,給兩協一個的寬鬆發展的環境。南北可有競爭,但不應有對抗。 在線在引起爭鳴的問題時,一貫保持中立,尊重、允許事實的客觀存在,不偏袒任何一方。 岸柳: 務實吧!走自己的路!--------您最好在這裏說話! 書中仙手: 陳頻,你是在為硬筆書法的春天歡呼嗎?!你是在無中生有,顛倒黑白!你是一個說謊話的壞孩子.平白無故地挑起所謂的"南北之爭",全國隻有一個國家級的硬筆書法協會,怎麼會有"南北之爭"呢?而且現在已經不存在的所謂"南方協會"當時的創始人還是龐中華呢,你知道嗎? 你講"法製",講"法理",所謂的南方協會是哪級政府批準的?你說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有證據嗎?告訴你,連縣區一級政府的批文都沒有啊!你想誤導硬筆書法人嗎! 從張華慶的報告中看出中國硬筆書協現在講和諧,講團結,講發展,講繁榮,說過要吞並"南方協會"嗎?攻擊過"南方"的書友同仁嗎?你利用陳愁予為你提供的陣地,大放厥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們這是公正嗎?你們這是中立嗎?發這個帖子的目的何在?難道中國硬筆書協,中國鋼筆雜誌都在開展活動,都在繁榮發展,你們生氣啊!真是惟恐天下不亂哪! 傳媒網絡,報刊雜誌失去了公正,失去了良知,他是沒有生命力的!會走向邊緣化的! 陳頻所發的這個帖子明顯地在說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留在這裏是在做反麵教材嗎?陳愁予先生以為如何? 書中仙手: 陳頻,你斷章取義,引用網友們的片言隻語,你根本不懂什麼是法律!你有時間在這裏胡說八道,還不如回家好好學習,寫個象樣的作品,去參加"十屆中鋼"大賽,爭取拿個什麼獎,用實際行動歡呼"硬筆的春天"吧! 王一毅: 書中仙手說的有理有據,好!說老實話,硬筆書法界已經多少年沒有這樣讓人心潮鼓舞了,中硬協會在搞活動,杭州中鋼雜誌也在搞活動,湖北中硬雜誌也在搞活動,徐州硬展太湖相約,多好啊!我們從內心高興!個別的不和諧音符竟充分利用在線這個平台胡說八道,有正義感的硬筆書法人應該拍案而起,怒斥陳頻等人! 馬新儉: 愁予先生為大家所提供的是學術交流的平台,也是澄清是非的場所,但不是吵架的舞台。我們提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隻要心存善意,話都是可以說的! 事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用事實說話,以道理服人!不可用大話壓人,更不能出口傷人。有話總是要說的,但總要說的有理有據,如果不知道硬筆書法的發展,不了解硬筆書法的曆史是沒有發言權的。 請問書中仙手:“南方協會的創始人是龐中華呢”你有根據嗎?“連縣一級的批文都沒有”也有根據嗎? 南北兩協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他們也都是全國性的硬筆書法組織,他們各自為硬筆書法事業做事,大家也是心知而肚明,有目而共睹。隻是讓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不明白和傷心的是兩個協會的領導者為什麼不能大度些(可能有的已經主動伸手過),真正站在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發展硬筆書法事業的高度,少計較些個人得失,多考慮些硬筆書法事業,那他將成為曆史的功臣、硬筆書法事業中的英雄!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和諧,溫暖的大家庭! 我們既要明智,更要理智,心平才能氣和。一切衝動下的言語都是不明智的,也更不理智,爭鳴可以,但不能爭吵。多些理智,少些衝動,無謂的爭吵,對己傷肝,對友傷情,對硬筆書法者傷心! 岸柳: 在此,我引用一位禪師的一句話 作為求藝者參考、借鑒: 他人住處我不住, 他人行處我不行。 不是與人難共聚, 隻緣緇素要分明。 也許有著這樣的一朵朵素馨花, 硬筆書壇的春天才會更加芬芳! 竹溪軒主: 陳頻先生在中國書法網"硬毛天地"發帖,邀請書友加入討論,好奇心的我也來了。來了就得留個言,也算是對心儀已久的中國硬筆書法在線”的支持。 哈,不看不知道,還真是熱鬧。看了好多帖,頭竟混了。 罵娘不好,文化中人,和為貴,討論激烈難免情緒化,但如何控製好情感,也算是做人的一門藝術。 從激烈的討論中,我理解了“南北”書友的心情。其實我很擔心南北有派。但大多書友自己心中確實是分出了派。惟願兩個協會高層心中是無派的,一個目的,為了硬筆事業的春天。 兩個中國牌的協會,競爭一定會更趨激烈,對於廣大書友也許更受益,因為大家都會在服務上做實做細。如果哪個協會不是以服務取勝,而是想弄個“官”做做,就得不到廣大書人的支持。說了這麼多,不過,我其實內心是納悶的。何必搞兩個中國牌呢,書友覺得好笑,社會大眾更是笑得合不擾嘴。有人問我,既然再弄一個,可不可以理解為後者是權威的。嗬,無影中是這樣理解的噢。我等皆為局外人,不得內情。但熱愛硬筆書法使我掩飾了自己對高層決策的不解,我說:“協會是群眾團體,像企業,多辦幾家無所謂。”可我心中隱隱地就是不爽。“中國書法”真的不是一般的企業,一般的協會,不能讓我們找不到北,我們需要一個家就夠了。 陳頻先生熱愛硬筆書法事業,出於公心,提出討論性的話題,我很佩服其勇氣,我在文中也沒讀到有攻擊性的意思。大家對其觀點開展反駁或表示支持都沒錯。但學術的東西就要用學術來“回擊”,我咋讀到了好大的火氣,好像陳先生個人想達到什麼目的似的。如果這樣的討論,不“論”也罷,我覺得我們的話大多是不起作用的,隻會“討”個挨揍。 多個協會,哪個權威?如果都權威,喜歡哪就上哪;如果都不權威,哈哈,中國硬筆書法在線最權威,我們就在這裏玩。開個玩笑,最好別挨揍 。 岸柳: 有“火藥”的您盡管裝滿了,放它個火光滿天!就算是硬筆書壇春天的禮花吧!!! 書中仙手: 馬新儉先生,您好!首先申明:在這裏的發言隻是反映真實情況,現在回答你的兩個問題: 1,"請問書中仙手:“南方協會的創始人是龐中華呢”你有根據嗎?"我的回答: "有!請您查閱<中國鋼筆書法>1985年以來的早期雜誌就會有答案,同時還要告訴你,根據我所知道的情況,龐中華也是"中鋼"大賽的發起人之一,並且是前幾屆的主評委,這個也可以在這個雜誌上查到,任平先生,王正良先生等一大批"南協"負責人獲獎也是龐中華先生或發現或舉薦或同意的,如果你有興趣,建議您並浪費您的時間查一下雜誌就一目了然了; 2,"“連縣一級的批文都沒有”也有根據嗎?"我的回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團法>規定帶"中國"字樣的社團必須經由國家民政部審批登記,,同一性質的協會隻能有一個,而且隻能設在北京."南協"有國家民政部的批文嗎?有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廳的批文嗎?有杭州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的批文嗎?有杭州市某個縣區民政部門的批文嗎?沒有! "南協"早年成立時,還沒有社團法,他們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貢獻巨大,但是那時叫"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社團法頒布後,該組織沒有登記,當時國家文化部辦公廳下文明確該組織停止活動,並予以撤消,在該文下達之後,成立了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因為沒有登記,龐中華拒絕參加,也有當年的雜誌為證,龐中華的名字被塗掉了,但是還可以看出來. 謝謝馬先生提出這個問題,給我回答的機會,謝謝! 岸柳: 如果得了病,沒有良好環境的支持,是會很快衰亡的! 事物的發展有時也會是這樣的。 孫翼: 陳先生這麼早給北京協會下定義為時尚早,是騾子是馬等這回落實決策與否後再論不遲! 蔣亞軍: 以下是引用竹溪軒主在2006-6-6 16:42:01的發言:“協會是群眾團體,像企業,多辦幾家無所謂。” 我覺得這句話很對,小小的香港都有兩個協會,何況泱泱五千年曆史的大中華?這大概也是大陸特色吧。 馬新儉: 就以上問題與“書中仙手”再商榷: "請問書中仙手:“南方協會的創始人是龐中華呢”你有根據嗎?" 你回答的好象不是這個問題,顯然是偷換了概念,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我們討論也好,爭辯也罷,是要以事實為根據的,不可臆斷。具我掌握的資料,還沒有看到哪個資料上說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前身為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創辦人為龐中華。請問“書中仙手”先生,能提供詳實的材料嗎? 你說提到的有龐先生的名字又被塗掉了,是指1989年第一期《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第17頁“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名單”上有龐先生的名子,顯然是打印後又塗掉的,雖然模糊,但隱約可以看到。當時協會的主席是德高望重的薑東舒先生。但這就能足一說明龐先生是南協的創始人了嗎? 他為什麼退出?我們這些局外人不清楚,但我不妄加推論。但也決不會象你所說:“因為沒有登記,龐中華拒絕參加”。因為當時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團登記管理條理〉(頒布試行於1989年),(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成立與1988年10月)。你在時間上又犯了個常識性的錯誤,顯然你是臆斷龐先生為什麼退出,這個問題可能隻有問龐先生了。 你講:“龐中華也是"中鋼"大賽的發起人之一,並且是前幾屆的主評委,任平先生,王正良先生等一大批"南協"負責人獲獎也是龐中華先生或發現或舉薦或同意的” 具我掌握的資料:1982年5月,由〈浙江青年〉雜誌社舉辦的全國性的“青年鋼筆字書法比賽”任平(時在杭州大學中文係,現浙江大學藝術係博士生導師)、顧仲安(上海),王清璽等獲一等獎。不知道評委可有龐先生?我不敢妄自推斷有或沒有,即使有,就能說龐先生是“中鋼”大賽的發起人嗎?如果不是,那又何以說,“任平先生,王正良先生等一大批"南協"負責人獲獎也是龐中華先生或發現或舉薦或同意的” 1984年5月,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委托〈浙江青年〉雜誌社再次舉辦“全國首屆青年鋼筆書法競賽”,團中央宣傳部長馮軍任評委主任,薑東舒、程路任副主任,但評委中有誰,有沒有龐先生呢?至今沒見到資料說明,“書中仙手”朋友能提供資料嗎?我覺得這段曆史應該有記錄的,也是對曆史的負責和對後人的交代)。 關於協會合法與審批與否,我覺得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的存在既是個曆史問題,也是個現實問題,曆史問題決不能完全用現在的所謂合法與不合法界定,我們應該尊重曆史,更應當看到協會在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實也證明,現在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依然存在而且正常開展活動,事實已經不辯自明了。 馬新儉: 其實本不想太多的糾纏於南北兩個協會的是是非非,但正本清源,還曆史以本來麵目,也是對曆史的負責,我想,當時“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成立”的情況,開始幾屆比賽有那些評委,是誰倡導比賽?包括龐先生為何淡出?他又是在何情況下組織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協會的前身是哪個?等等一係列問題,如當時的參與者能本著對曆史負責的態度,客觀公正的加一記述,給硬筆書法的朋友們一個真實的曆史!讓我們也能正視和了解那段不平凡的,也是輝煌的曆史!功莫大焉! 秦龍: 以觀後效! 書中仙手: 用事實說話 讓曆史作證 1980年,以龐中華為代表的一批開拓者,開始了在中國推動硬筆書法的曆程,當時浙江杭州<東方青年>雜誌(<中國鋼筆書法>雜誌前身)總編輯楊建新與龐中華商議,以<東方青年>為陣地,發起舉辦了"全國青年鋼筆字書法比賽",獲得極大成功.1984年,陶鬆銳接任<東方青年>總編輯,他力邀當時在中央電視台主講"鋼筆書法講座"的龐中華入主杭州,主持"第二屆全國青年鋼筆書法大賽",並在此基礎上,發起成立了"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陶鬆銳.龐中華經共同商議,推舉老一輩德高望重的書法家薑東舒先生出任會長,陶鬆銳.龐中華等出任副會長.在龐中華的建議下,與陶鬆銳等創辦了<中國鋼筆書法>雜誌. 第三屆鋼筆書法大賽王正良先生參賽的作品是薑東舒先生推薦給龐中華,並經龐與陶鬆銳共同商議之後.同意作為10名獲獎者獲獎的.因此還取消了一名已經提名的獲獎作者.當事者都健在,這就是曆史的真實. 1985年以後,楊建新.陶鬆銳等先後離開了雜誌社編輯部,龐中華也因此離開了杭州,到河南鄭州創辦了"中華鋼筆書法函授中心",專心從事書法教育. 1988年,文化部辦公廳正式下發廳字(88)第七號文件,指出掛靠在雜誌社的"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至今沒有業務主管部門或歸口部門認可,不符合成立全國性組織的有關規定,根據中發辦(1985)50號文件,經我部研究,不予保留.同年10月,已被不保留存在的"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在沒有得到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在浙江紹興開會宣布"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更名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並沒有在會上出示文化部辦公廳的撤消函. 在這個協會的"二屆理事會"上,公布的名單上,龐中華出現在副主席的名單裏,後來又抹去,原因如下: 龐中華在了解到文化部已明令對該協會予以撤消的情況下,沒有出席紹興會議,會議主持者不經龐同意,把龐的名字列在名單中,龐得知後以加急電報通知他們"本人不任貴協會任何職務,請尊重我的意見" 90年代初,國家文化部針對全國硬筆書法團體林立的情況,邀請所有的帶有全國字號的硬筆團體共商統一大計,當時"南協"的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會議,同時提出了兩項條件,1,會址必須設在杭州(此條與國家社團法相違背);2,主席必須是薑東舒(這與協會民主協商,選舉產生主席相違背).國家民政部\文化部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兩個條件,"南協"代表拂袖而去,此舉造成了今天所謂"南北情況",因為"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成立最早,當年硬筆書法界的精英都在其中,後來成立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由於諸多原因,有客觀有主觀,沒有將這些精英邀請進來,當然,這些精英許多人已淡出硬筆書法界. 以上就是曆史的真實情況,當事人都還健在,難道僅僅過了26年,這段真實的曆史因為沒有人去宣傳,加上別有用心的個別人的歪曲和誤導,就會改變它的真實麵貌嗎?因為對龐中華的成見,而對真實的曆史視而不見,像陳頻那樣,一本正經說胡話嗎? 我認為,當下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去糾纏曆史誰對誰錯,因為那已經都過去了,怎麼爭都是曆史,曆史是改變不了的.而應該像中國硬筆書協秘書長張華慶在鞍山會議的報告中所說的那樣要麵向未來,今年怎麼幹,今後怎麼幹,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用實際行動,用善良的心,用公正的心來迎接硬筆書法的春天吧! 希望這個說真話的帖子能保留,希望這段帖子的命運不會像"向中國硬筆書協建言那麼慘!謝謝陳愁予!謝謝馬新儉! 正聲: 曆史就是曆史,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它本來麵目的,陳頻發這個貼想擾亂人們的視線,結果呢?反而讓人們知道了曆史的本來麵目,好哇!感謝書中仙手出來主持正道。 陳鵬: 討論是應該的 但是會有當權的人看嗎 看了會接受嗎 對這些協會失去興趣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提起過興趣 隻是因為幾個好朋友參加了討論來關注一下 曾如影: 是是非非何時了,隻要心中有春天,四季如春。 岸柳: 在一定的社會裏,統治階級是不喜歡什麼“運動”與其他“組織”的。因為它一旦形成了一個“大氣候”,便是對他的一種妨礙或威脅。所以他要想辦法取締它、消除它。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江山”?! 硬筆書壇的春天在哪裏? 她不在權勢的嫉妒裏, 她不在“南北之爭”裏, 她不在麵紅耳赤的“評論”裏。 她在 你的參與,他的友善,我的努力。 她在 創作裏、學習裏、謙遜裏。 她在大家的其樂融融裏! 硬壇的春天 需要大家努力構建與營造, 需要大家的融洽無間! 我期待-----------會有那美好的一天! 朱勝勇: 大家的熱情是好的,因為有這樣的熱情,相信硬筆書法事業明天更美好,畢竟漢字是中國的法定文字。 大家的爭論似乎都有道理,但曆史是曆史,要尊重曆史;而現實也是現實,要依據法律。 我們一直在爭論合法性問題,按法律來說,的確隻有北京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是中國唯一一家國字招牌,任何人都是沒有辦法否認的。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已經基本上停止了相關的硬筆書法活動,連浙江省文化廳、民政廳等主管單位都公開承認了要依據法律,我們為什麼要爭論誰的合法性呢? 在杭州,隻有《中國鋼筆書法》雜誌、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是合法的。 我們也相信硬筆書法的腳步已經越來越明朗。 朱勝勇: 現在杭州的硬筆書法活動是以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的名義,或者是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的名義,已經沒有用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的名義。 隻有合法的社團、合法的活動才能走的長久,畢竟這是在中國大陸,而不是其它地方。中國對社團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當然我們希望有多幾家同樣的社團來促進發展繁榮,可我們的國家體製與法律不允許的。 我們的立場是,尊重曆史,尊重專家,尊重對硬筆書法有貢獻的人;隻要是硬筆書法工作者、愛好者永遠是朋友;但我們隻有支持合法性。 岸柳: 藝術是不受門派之囿的!藝術應是吸納性的獨特凝華! 如果您計較的門派越多,那麼您的藝術作品局限的也越多! 整容失敗: 以下是引用朱勝勇在2006-6-8 13:12:57的發言:”大家的爭論似乎都有道理,但曆史是曆史,要尊重曆史;而現實也是現實,要依據法律。/我們一直在爭論合法性問題,按法律來說,的確隻有北京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是中國唯一一家國字招牌,任何人都是沒有辦法否認的。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已經基本上停止了相關的硬筆書法活動,連浙江省文化廳、民政廳等主管單位都公開承認了要依據法律,我們為什麼要爭論誰的合法性呢?/在杭州,隻有《中國鋼筆書法》雜誌、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是合法的。/我們也相信硬筆書法的腳步已經越來越明朗。” 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不以協會名義搞活動,早有耳聞,事實上也是如此操作的。但王正良操辦活動,還是以協會領導的身分,而不單純以浙江硬協法人、中鋼雜誌總編的身份,而在硬筆人心目中,活動還是跟協會戚戚相關,這是不可抹殺。 活動不以協會的名義,這個原因大家都清楚。但這又給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南協連搞活動都不能正常掛名了,而還是得到硬壇多數人的認同,而北協一直號稱全國唯一合法的國字號硬筆協會,卻讓許多硬筆人棄之而去呢? 其實,南協近年了也不甚作為,如照此情況下去必然自然死亡。但北協能否承擔得起硬筆書法發展的重擔,深感懷疑。 北協若想有大作為,首先在組織機構上要建全,建立起真正能代表其“唯一的國字號硬筆社團”形象的團體。如果還是務虛不務實,一副官腔,成天以“唯一”,以“合法”來打壓別人,隻能說明自身的空乏無能。 對於北協,我們隻能拭目以待,但願能給硬壇一個驚喜。 月山: 中國硬筆書協是文化部 聯合了當時中國大地上冠有國字頭的協會後 成立的可以說是文化部把各立山頭的協會 都歸納到一起的協會 成為了文化部門的一個社團組織 而不是一個象陳先生說的一個企業 他是一個文化部下設的唯一一個硬筆書法社團 邵泳中: 大家耐心看看 誰能跑得更遠, 誰能真正把大家當回事,為大家服務得更好, 看看是"國民黨正規軍"厲害,還是"土八路共產黨"能贏(贏得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岸柳: “曙光”不是幾句大話就迎來了。 硬壇的春天,不能簡單地以我們的四季來等候! 樂山樂字: 以下是引用陳頻在2006-6-8 19:22:04的發言:“陳頻觀點之一: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隻是業務上歸文化部主管並經民政部登記的社會團體而已,並非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準免於登記的群眾團體。” 我很想知道有什麼群眾團體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準免於登記的群眾團體。 黃星智: 以下是引用陳頻在2006-6-10 22:46:39的發言:“眾所周知,北京乃硬筆書壇的重鎮,硬筆書法人才濟濟,頂尖高手如雲,奇怪的是龐中華先生掌權後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領導班子裏很難見到這些精英們的影子,至少如今掌管協會大門鑰匙的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情形如此。按道理身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的田英章先生不是協會的顧問,就是協會的榮譽主席,至少也應該掛個藝術指導之類的頭銜,但是在協會領導層裏,你見到過田先生的名字嗎?” 田英章老師不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掛頭銜,是因為根據文件精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在本部門以外的單位、社團任職的通知精神,而不再擔任職務的。這是你不了解 田英章老師的情況。但把這種情況歸罪與龐中華就有失偏頗了! 陳頻: 以下是引用黃星智在2006-6-14 14:53:33的發言:“田英章老師不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掛頭銜,是因為根據文件精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在本部門以外的單位、社團任職的通知精神,而不再擔任職務的。這是你不了解 田英章老師的情況。但把這種情況歸罪與龐中華就有失偏頗了!” 嗬嗬! 第一次聽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在本部門以外的社團任職。 請問哪來的文件精神? 樂山樂字: 打開看看:http://www.21shrc.com/dangdai/bignameAID.asp?file=104120041 這是田英章老師藝術簡介中的一 段文字,把你的眼睛睜大點看看:“後因中央有‘國家機關公務員不準在群眾團體中擔任職務’的規定,根據國家人事部領導的指示,遂退出協會”。 亂發表議論,無非是想出人頭地,嘩眾取寵。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